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著名早期后现代派作家之一,其成名作《第22条军规》被称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传统文化的圣经”。《图画此景》是其后期作品。本研究根据德里达的“延异”思想和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对该作品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文学和哲学层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主题、情节、人物深入挖掘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传统小说以确定的主题、情节、人物作为支撑小说的要素,而后现代小说则以不确定性为其根本特征。这种艺术特征的形成有其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也归因于20世纪技术创新的环境。主题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十六个大章节主题的不相关,章节标题与内容的半相关和完全不相关上。情节的不确定性体现在无逻辑、不连贯和虚实结合上。主题和情节的实现虽基本采用了不确定性手法,但也有少量确定性的描述,体现出海勒一贯的主题:官僚和权威统治下的人际关系,战争的无意义和价值观的伪善。人物的不确定性最富颠覆性,如苏格拉底是否存在、亚里士多德是否如史书所记,以及著名人物的俗化描述、反面人物的正面描述、国王之死的轻描淡写等等,全面颠覆了传统小说中人物的确定性特征。此外,主题、情节、人物“多的疯狂”构成了本小说的另一特色,进一步为全面解构确定性在传统小说中的统治地位加上了有力的注脚。这种以散乱、难以聚焦的不确定性为基础的创作理念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它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角度和新视野,刺激着人们的想象,为作品带来无穷阐释的可能性。其目的不在于得出确定的结论,而在于欣赏叙述中所展现的形式、思辨、探究、颠覆和特殊的美感,从而给读者以启迪,使其知识结构得到拓展、人生体验得到丰富和深化。换一个视角切入文本,让你看到其实还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叙述逻辑和视角,传统的结构模式也不是唯一的(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就连传统结构模式本身其实也是外加的。本小说作为早期后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体现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共存的特征,对研究“现代—后现代文学”转型时期作家及其作品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