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松乳菇N+离子束诱变育种及人工栽培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乳菇(Laclarius deliciosus (L.ex Fr.) Gray)又名松菌,属担子菌门,伞菌纲,红菇目,红菇科,乳菇属的一种大型真菌,可与松衫等形成菌根。研究表明松乳菇具有药用食用的双重价值,是种对人体健康很有帮助的食用菌品种。然而其来源目前主要依靠出菇季节时人工野外采摘获得,且人工栽培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松乳菇,通过测定菌丝生物量及菌丝各常规营养成分,以期筛选出菌丝生物量和综合营养价值较高的松乳菇优质菌株,并通过栽培种培养基的筛选和出菇条件的探索试验为松乳菇的栽培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松乳菇最适母种培养基配方为:(g/L):土豆200+葡萄糖25+酵母粉3+憐酸二氢钾3+琼脂20。2.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松乳菇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菌株成活率呈现“马鞍型”的趋势。菌株Ld-135的菌丝生长速度为1.152cm/d,在各菌株中其表现最好。3.试验结果显示诱变菌株Ld-135液体发酵生物量为1.24g/100mL显著性高于出发菌株Ld-CK的1.02g/100mL,同时较其他诱变菌株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菌株Ld-135和菌株Ld-180的胞内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27%和1.06%,较出发菌株均具有显著性提高;菌株Ld-135的粗蛋白含量为26.13%较出发菌株的23.47%具有显著性提高;菌株Ld-135的粗脂肪含量为4.23%较出发菌株的呈现显著性降低的趋势;菌株Ld-90、Ld-135和Ld-180的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0.25%、10.14%和10.62%较出发菌株均呈现出显著性增加的趋势;菌株Ld-135的灰分含量与出发菌株相比没有显著性变,而其他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4.通过松乳菇菌丝在不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中生长速度差异试验,从而筛选出松乳菇菌丝能正常生长的最适培养基配方:棉籽壳46%+.松木屑10%+水稻秸秆300%+麦麸10%+松林土4%,在此配方下46天后菌丝满袋。5.在安徽霍邱松林地中和试验菇房中对松乳菇进行出菇试验,结果发现松林地播种试验中随着时间的进行土壤表面出现了松乳菇菌丝长到土壤表面的现象,然而均未有松乳菇子实体的出现;试验室模拟野外环同样发生了松乳菇菌丝长到土壤表面的现象,然而同样没有松乳菇子实体的出现。
其他文献
离子液体凝胶不仅具有普通凝胶的三维交联网状结构和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响应性,还结合了离子液体的杰出性能如优异的耐热性、高离子电导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超卓的安全性。近年来,离子液体凝胶常被用作新型电解质材料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锂聚合物电池等储能器件和光敏化太阳能电池等能源转换装置中。为了提高离子液体凝胶的电子导电性和耐热性,扩宽其应用领域,更好地发挥离子液体的作用,可添加价格低廉,同时具有优
铌酸锂(LiNbO3)晶体是一种集电光、声光、压电、非线性、光折变等效应于一身的人工晶体材料。但同成分纯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折变能力较低,制约了其在一些光学器件方面的应用。
学位
我国连铸比已经超过了95%,伴随连铸工艺的飞速发展,对结晶器材料的耐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镍钴合金电镀技术是使用效果较好的连铸机结晶器铜板表面处理技术。为了推广结晶器
学位
氢能以其高效、环保等特性被认为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而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将太阳能转换为氢能的最佳途径,被视为“21世纪梦的技术”及“化学的圣杯”之一,成为当今可再生能源领域和光催化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通常由三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构成:光敏剂、牺牲性电子给体和质子还原催化剂。传统的分子水平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中光敏剂和催化剂多是以贵金属配合物如多吡啶钌等为主,然而贵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涂料、胶粘剂领域,水性聚氨酯取代溶剂型产品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水性聚氨酯由于分子结构的限制使其涂膜的力学性能,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