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谏书是臣子对君王所上呈的章奏。唐代,是我国言谏制度成熟时期,也是谏书的一个繁荣期。通过对谏书进行梳理,结合社会状况、帝王臣子心理分析,总结唐代谏书的文体特征、内容分类、写作者心理、说服技巧和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启示。绪论部分论述选题原因、谏书研究现状和进谏类公文起源发展。第一章对搜集的279篇唐代谏书进行梳理,得出三种谏书常用文体——疏、表、书,按照内容将唐代谏书分为七大类,归纳其中的引用和举例特点。第二章是谏书写作者研究。谏书的写作者是臣子,主要是身居谏职的官员,此外还包括其它文职官员、将领、皇族,他们在谏书的写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唐代谏书反映出的臣子对君王的评价标准,随着不同时期的帝王对自身约束的不同,呈现出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变化过程。臣子的写作心理受到其本身的个性、社会状况和文学创作影响。第三章探讨谏书的说服艺术。谏书中的修辞、情理结合、审时度势、连续上谏和其他说服技巧的运用,结合心理学中说服过程呈现的规律,可以清晰地看出唐代谏书在说服技巧上已经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水准。这些技巧暗合了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力心理学、说服心理学的相关原理。第四章总结谏书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启示。唐代谏书是臣子发挥劝谏参谋职能的重要途径,与现代秘书参谋咨询职能有相通之处。对成功和失败的谏书的分析,能够得出谏书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借鉴意义,包括把握信息度、适用的说服技巧和规避私人事务。结尾部分总结对唐代谏书的探究,既是唐代公文研究的一个部分、一种补充,也对现代秘书工作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