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口服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对针药结合治疗DPN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治疗优势进行客观性评价,为临床治疗DPN时的选择提供可行的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口服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对针药结合治疗DPN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治疗优势进行客观性评价,为临床治疗DPN时的选择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法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DPN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予以常规糖尿病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以木丹颗粒7g/次,日3次口服为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日1次),观察周期为8周。疗程满后记录观察指标,通过记录中医证候评分、疼痛强度评价及神经传导速度来评估治疗疗效。所记录指标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经检验满足正态性与方差齐性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非等级)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强度评价和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疗法用于治疗DPN均有效。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强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治疗DPN的疗效更佳。3.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提示治疗组对治疗DPN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服用木丹颗粒治疗DPN相比,针刺结合木丹颗粒对于改善DPN中医各项证候、疼痛强度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疗效更佳,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的优点,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番泻苷在体外的稳定性。方法将番泻苷A与B分别溶解于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采用经典恒温法,用反相HPLC法测定番泻苷A与B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变化,并在此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灸量隔药灸脐治疗,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灸量对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之一的肺系疾病。由于吸烟、环境污染及职业接触等危险因素存在,属于发展中国家
目的:通过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肝脏体表解剖投影区及其对侧区域内不同经穴、经穴与非经非穴,体表红外温度、肝脏肝静脉及
目前,世界已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联合国人口署预测,到205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增高4倍〔1〕,65岁以上的世界人口将从7.6%上升到16.2%,即增加10亿老龄人口〔2〕。随着老
1病例报告患者,女,11岁,汉族.因咳嗽、胸痛、气促15日于2003-04-17入院.既往史:9年前在我院发现"肺结核",在本县防疫站抗结核治疗半年,后又在广东等多家医院治疗,期间发现肝
研究目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作为一种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很普遍,二者共患病也是常见的。然而,临床在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严密
一、“随机数”的生成方法探讨对于“随机数”,利用电脑网络,可以根据所需步骤阅读生成任意范围的随机数。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教学。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当代西方文论的引介与研究曾经对新时期之后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代西方文论毕竟是针对当代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艺实践的理论,倘若不顾中西文学的差异以及我国
针对单一传感器在人体运动姿态监测中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数据融合的人体运动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使用陀螺仪输出的人体运动信息对加速度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