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付费方式的探索过程中,DRGs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借鉴国际上DRGs实施的有益经验,探讨了我国实施DRGs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分析了在我国实施DRGs的可行性,从而促进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 方法:广泛查阅国际上各个国家实施DRGs的相关文献,按国家和年份将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国外DRGs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实施成效和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及运行特点,提出在我国现阶段研究和实施结合我国国情的DRGs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DRGs预付体系是一种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DRGs实施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专家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DRGs建立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结果:DRGs作为一种专门用于医疗保险预付制度的分类编码标准,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时DRGs的实施也受到政策环境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政策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医疗卫生体制、医师职业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争议及医疗保险政策等;技术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系统、技术人才、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组织等。我国DRGs还存在一些不足,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DRGs,还需要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及保障制度、规范医师制度、统一完善的信息系统、度量疾病严重程度及制定合理的支付标准等。统一完善的信息系统是顺利研究和实施DRGs的基础,应当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修订适合我国临床实际需要的统一的疾病诊断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建立严格的信息质量控制体系。我国研究和实施DRGs时,用病人住院医疗费用来度量医疗资源的消耗是相对合理和可行的。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定,是DRGs分组是否合理和可行的关键。对医院资源消耗的合理补偿是DRGs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支付标准应当既能使医疗消耗得到合理补偿,又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结论:DRGs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医疗费用管理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我国的DRGs研究目前尚处于小规模的部分病例实验性尝试阶段,对于我国的DRGs研究与应用,还存在以下一些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健全一个完整、充分可靠的住院病人电子信息系统,包括个人信息、疾病信息、治疗信息、住院时间和费用等。需要在大量标准病例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费用标准,明确的临床诊疗常规及标准尚待建立等。有些医院的病历书写与疾病编码还未按ICD-9-CM系统完全统一,医院费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建立DRGs的条件,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