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关键。近年来,教育学者们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在众多教学尝试中,“阅读圈”教学法脱颖而出,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阅读圈”又称“文学圈”,是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来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阅读—思考—联系—分享—评价”。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不同,“阅读圈”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关键。近年来,教育学者们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在众多教学尝试中,“阅读圈”教学法脱颖而出,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阅读圈”又称“文学圈”,是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来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阅读—思考—联系—分享—评价”。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不同,“阅读圈”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重心则由以往的知识灌输转移到如何调动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交流。本研究以合作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将学者Mark Furr提出的“阅读圈”教学法进一步应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旨在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阅读圈”教学法的应用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阅读圈”教学法对学生的阅读态度有何影响?为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镇江市某中学八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阅读理解测试卷、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为研究工具,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对于实验班(10班),教师选择将《典范英语7》作为学生的泛读材料。实验班的学生每周开展一次“阅读圈”活动。而在对照班(11班),教师仍沿用常规的PWP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两个班仅在阅读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在教学课时和泛读材料等方面均保持一致,且授课教师为同一人。此外,本研究主要使用SPSS 25.0对教学实验中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得出研究结论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基于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主要发现:(1)实验结束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阅读理解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班学生的阅读理解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这表明“阅读圈”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阅读圈”教学法对学生的阅读态度具有积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阅读圈”教学后,学生阅读态度的情感维度与行为维度均发生积极转变。根据本研究的发现,研究者对“阅读圈”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些许建议,以期为英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和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充分利用毛樱桃的自然资源,提高毛樱桃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控制毛樱桃果实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进行发酵生成半成品—毛樱桃果酒,再对半成品作进一步蒸馏、陈放,最终制成毛樱桃白兰地酒。通过对毛樱桃白兰地酒的酿造工艺进行初步探索,为毛樱桃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兰州市城区24个采样点表层土壤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兰州城区土壤中PAEs对人体健康的非致癌、致癌风险指数。结果表明:兰州城区土壤PAEs浓度为0.044~1.034 mg/kg,平均浓度为0.217 mg/kg;各区按照PAEs浓度排序为西固区>七里河区>城关区>安宁区;兰州
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以及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本文基于蒙日圆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展开交流,旨在说明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归纳、论证问题.以数学文化素材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元素,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培育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体现数学应用价值.
衰老是生命的基本特征,随着时间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表现为结构的退行性病变和机能的衰退,并伴随着各种衰老相关疾病,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卫生经济挑战。老年人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即肌少症(sarcopina)。流行病学统计中,肌少症在8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发生率是67.1%。它是一种以肌肉质量和功能丧失为主的全身性骨骼肌疾病,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
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受到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的影响,阅读主要以教授词、句、语法知识为主,忽视了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各类非文字符号的学习、积累和运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善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已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和英语教师研究的重点。在1994年,新伦敦团体提出多元识读教学法以提高学习者的多模态意义识读能力,并规
传统纺织品杀菌工艺具有使用范围有限、会破坏材料物理性能等局限性,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杀菌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非热纺织品杀菌技术,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特有的黏度和扩散性对样品进行杀菌。文章从杀菌机理、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以及杀菌效果简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杀菌技术,重点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杀菌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归纳超临界二氧化碳杀菌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发展现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杀菌技术运用于家用纺
艺术家们传达思想的媒介,一切尽在物象当中。因此,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的重中之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图像的辨与说,是打开美术课堂大门的钥匙。引导学生去品读,在不断的疑惑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在感悟画家的创作思想中,创造性地进行创作。
如今,静电纺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孔隙率大、形成的三维结构能调控细胞传送行为及反应活性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药物输送等领域。本课题从仿生角度出发,采用绿色静电纺的方法,即以天然多糖普鲁兰和天然蛋白质明胶作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为唯一溶剂进行纺丝,获得纳米纤维膜。因明胶和普鲁兰大分子结构上具有了氨基、羧基和羟基亲水基团,在体液中稳定性较差,因此对明胶和普鲁兰进行改性来提高其稳定性和强度成为研究的热
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扶持发展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加的背景下,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既需要具备足够专业的基础技能,又要有较强的统筹能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基于这一理论认知,从艺术设计的概念及专业教学困境出发,强调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内涵及关注时代及学生发展的创新价值,分别从目标创设、团队发展、工作室构建等角度,对专业教学具体问题展开说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