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比较视野下中国画的线造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绘画的艺术语言,线条不仅是一种简要的直观表述,也是最基本的重要存在。从古到今,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的美术作品,从各种角度来说,线条都在审美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一方面来说,线条便是画作的基础造型,在绘画作品的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另一方面来说,线条在作品中绝非孤立存在,它不仅是绘画过稗中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承载着后续创作,甚至延伸到了审美意味之上、境界与风格的构成。可以说,绘画作品中线条的造型就是它的基础造型,这一点在中国画中体现地尤为明显。线条作为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之一,反映着中国历史上延续的审美与意趣,在功能上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故而在中西对比视野下,中国画的线造型是有一定研究意义的。
  方法: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比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绘画作品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对中西不同的代表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本篇论文分为四个章节。从中西语境下“线”的意义开始,首先对两者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并抽取了线造型的观念;第二章接着从中西各历经了十几个世纪的占典绘画历程总结出线条特征,并加入了对空间感和透视的思考;第三章通过近现代两者在不同的历史原因下产生的画风变化,阐述“徐蒋体系”下中国画线条的改变和对现代的影响;第四章则通过对现代中国画三个流派的特点论述,得到未来中国画主流线造型将依托于个性派的结论。
  成果和结论:在中国古典绘画中,基础造型作为“线造型”出现,对阴影的分离使得画面不可避免的偏向二维的平面化。相应的,这种平面化又促进了对线条的表现,由于在写实方面的缺失,此消彼长,于神韵传达方便就发挥地更加自由。而西方的传统绘画中,基础造型意味着“造型线”:虽然精准的轮廓线非常清晰,但它的形象依造的是最初希腊雕刻的再现和写实,是依附于团块出现的。相对于西方线条偏向于一种精准的写实性,中国古典绘画中线的抽象的、抒情功能性。西方绘画中的线在块面结构的影响下,表现得相对隐晦,同时由于与光影、块面相辅相成,使得作品往往给人一种结实、稳固之感。如此我们也得以一窥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对现代受西方素描影响的水墨人物画有更好的理解,且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西方绘画观念下,随着文化历史的更迭亦出现了一些转型,出于对自然的认识进行了直接的搬运和模仿,将线条与的块面结构和光影结合了起来,用一种冷静与准确的思维来理解绘画。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随着对透视与人体解剖的研究,西方素描无可辩驳地成为了造型学习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教师动机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点。教师动机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情感维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励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以及终身致力于教学事业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外语教师动机动态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以4名高中新手英语教师为例,采用历时个案研究方法,针对高中新手英语教师教学动机的激励动因、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以
学位
大学生外语水平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听力水平作为影响学生整体外语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为学者们频繁地研究和讨论。焦虑作为外语学习中一种特有的复杂的情感现象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但是针对特定语言技能焦虑尤其是听力焦虑的研究文献数量有限。另外听力策略和听力焦虑同属于个体差异,对学生整体的听力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听力技能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并考虑到大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困难,作者认为有必要针对
学位
作者立场是学术写作中体现互动的关键要素之一。标记作者立场的语言资源称为立场标记语。以往对于学术话语中立场标记语的研究主要关注本族语作者撰写的英文摘要,而关于学术论文摘要,尤其是同一中国作者所写的英汉摘要中立场标记语的对比研究还较为缺乏。本研究以Hyland(2005b)的学术话语交互模型为基础,旨在探讨文化和语言的变异对摘要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研究首先考察了国内期刊上发表的英文论文摘要
学位
晋北地区金代墓葬在艺术史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作为非统治阶级的汉族平民(大多为地主、富商)的墓葬,理论研究内容少有触及。本文选取晋北地区出土的金代墓室壁画作为研究对象,对墓室空间下视觉性图绘与装饰进行分析,对图像元素、题材内容、图像样式、构图布局、风格技法做一整体研究。通过与同期晋中、晋南出土的墓室壁画对比,进而得出晋北地区金代墓室壁画在设计、装饰上的独特之处,并总结出属于晋北地区金代墓室视觉装饰艺术
学位
漏窗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一种设计表现手法,它的设计形态特征及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它的设计受中国传统美学道家“虚实相生”的思想影响。“虚实相生”是老子《道德经》里所陈述的“有无相生,难以相成”的理论思想。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从虚出发肯定虚的作用,认为虚是所有事物真实存在的原因,虚使空气流动、万物生长。漏窗体现了虚实关系,虚中有实,静中生动,使窗内外景物聚
学位
目前国内外自闭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庞大的患病群体面临着康复干预和生活就业问题。随着中国残疾儿童福利政策和康复事业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数量有所增多,为更多的患儿提供了康复干预的机会。  中国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环境的研究现状处于初期发展状态,众多康复机构忽略了空间环境与主体需求之间的联系,普遍存在功能规划不合理、空间环境创设缺乏针对性以及康复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自闭症儿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进入到中原的时代,在其统治下中原社会的文人知识分子的地位相当低下,但在思想方面的管制却相对的宽松,文学和艺术方面形成了元代独有的风貌。书画、文学等人文活动在士人生活中所占地位的迅速提升带来了对待生活的一种崭新态度,尤其在元代末期,人文品位和艺术取向上都显示了许多新变化。文学、书画在宋朝的发展,以及在元代政权建立后,这个过程也被进一步地加快。此时,面对蒙元统治带来的挫折
学位
中国的壁画艺术历史悠久,是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代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以三清殿壁画最为精彩,气势宏伟的构图,流畅沉稳的线条,富丽典雅的色彩,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构成了三清殿壁画独特的艺术魅力。线条和色彩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两个特征,因此对线条和色彩的研究,对当今中国绘画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清殿壁画的线条和色彩既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又蕴含着深
民国书坛,大家辈出,辽宁籍史学大家金毓黻先生学识渊博,功力深厚,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书法成就可谓文人书家之楷模,不容忽视。金毓黻对书法的态度继承了传统文人学书实践的态度,因此对于金毓黻书学思想进行研究极其必要。  对于金毓黻书学思想的研究主要基于其《静晤室日记》中的内容。金毓黻善书,早岁问学于国学家、书法大家白永贞先生。其书以颜真卿楷书入手,后又师法王羲之、李邕、米芾等古代大家,用功颇深,卓然成家
学位
导视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的发展也是在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影响下推动的。当今社会现状让平面设计发展开始注重民主化,为了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设计开始变得向人性化发展,而这也为导视设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使得导视系统的视觉识别功能更加完善。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当我们到达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一个陌生的场所时都有可能迷失方向,在这个时候,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桥梁导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