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越轨行为特征分析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以下简称“中职篮”)是我国竞技篮球水平最高的赛事,也是我国竞技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经过22年的职业化改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赛事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参与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中职篮发生的越轨行为特点、规律和致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五个赛季中,2013-2014赛季越轨行为发生次数最多,2015-2016赛季的罚款金额最高,越轨行为种类最多的是2014-2015赛季,处罚城市数量基本上在11-15个之间;中职篮五个赛季不同月份发生越轨行为呈无序性、突然性和复杂性时间特征;每场比赛发生越轨行为的时段性趋势呈明显的单峰形,即随着比赛的进行,越轨行为发生率在不断的增高,到达第三节末达到一个次高峰,到第四节末达到顶峰。(2)刚升入中职篮的新军,由于受到准入制度的约束发生率最低;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省等球队越轨行为发生率较低;另外,越轨行为发生率与球队的成绩呈正相关,成绩较好与成绩起伏较大的球队赛季越轨行为发生率普遍较高。(3)中职篮的比赛激烈程度和观赏质量逐年增高,核心主体(教练员、运动员)的正面越轨行为随之增多;半职业裁判的判罚准确率也逐年增高,大部分裁判员能够贯彻“球队、球迷有主客场,而裁判没有主客场”的执法理念,使比赛的公平、公正性进一步提升;观众和球迷的越轨行为致因复杂,发生率居高不下;越轨种类不断增加,控防工作面临更多挑战;联赛轻度越轨行为普遍存在,处罚标准尚需逐步走向完善。(4)中职篮越轨行为致因复杂。不同参与主体利益差别是联赛越轨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联赛所处环境发展的不确定性,造就了制度性越轨行为;年轻的中职篮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规范制度不完善是客观事实。综上所述,建议:(1)宏观上,正确看待违规行为的发生,认识中职篮越轨行为发生的环境根源。故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联赛运行结构重构、规范制度标准体系重建、社会约束法规的重构等问题均需要在中职篮变革中重新进行审视。(2)中观上,结合职业体育的特征,完成国家体育法规的修订。依据法律法规构建合理的联赛规范制度,尤其要做好越轨行为评价标准的合理选择,促使很多主体在参与竞技体育活动时明确其权力和义务,分清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的区别。(3)微观上,重视联赛违规行为细节管理。应构建源头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应构建比赛全程监控机制;应不断完善越轨行为处罚规范制度。同时,提升篮协、俱乐部、裁判、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球迷之间的互信程度,逐步形成联赛参与者互信关系。进而提升联赛中篮协、俱乐部以及裁判的公信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联赛运行环境,进而提高联赛的品牌形象。
其他文献
人们在面孔识别中存在年龄偏差(own age bias,OAB),即个体识别同龄面孔的绩效显著好于他龄面孔。以往的研究认为与同龄面孔更多的接触经验或更高的动机水平是引起年龄偏差现象的
为了考察空间线索提示的持续时间和类型对视觉掩蔽的影响,以单独一个环形或16个四行四列的环形作为线索提示,以带竖线和不带竖线的16个四行四列的环形作为目标刺激,以四点作为掩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入到以知识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显然,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