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最高形式,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其各项因子都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城市快速发展与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近年来凸显的老龄化现象带来的社会问题日趋紧迫,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和讨论热点,也成为目前城市规划与建设尤其需要注重的方面。结合老龄化社会问题对城市的宜居性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城市的宜居性评价研究是一个动态复杂的体系,宜居城市的内涵随着整个社会形式和构成的变迁,也在慢慢产生着变化。本文选取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实,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变化的分析,将这种需求或者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当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运用文献归纳法、专家意见法,以层次分析法为模型建立的基础,从自然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稳定与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便捷程度5个二级指标以及进一步细分的17个三级指标,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由于近年来居住郊区化趋势明显,使得中心城市周边的第二圈层城市的居住优势上升,第二圈层城市的区位条件比中心城区更有利于满足老龄化社会下的老年人的人居环境和生活需求。本文选取大城市周边的第二圈层中小城市作为宜居性评价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成都周边第二圈层城市的现状分析和实地调查,结合居民问卷调查,最后指标体系的结果表明:在成都市第二圈层的六个城市当中,温江区最具有适宜人口老龄化生活的宜居性,其次是龙泉驿区、新都区、郫县、双流县和青白江区。评价体系体现出来的成都市第二圈层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各城市的产业功能定位的差异。成都市第二圈层的城市在利用本身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还要从生态环境、文化多样、社会保障体系和统筹规划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城市的宜居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不一样的目标,这就要求政策和规划制定者能有更前瞻性的眼光和趋势的把握能力,从而更高效合理地实现宜居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