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推销员之死》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轮,即每个说话者从开口说话到停止发言。话轮转换,即轮流说话,是参与会话的人交替进入说话人和听者的角色。话轮转换最初用于分析日常会话(H. Sacks, E.A. Schegloff & G. Jefferson, 1974)。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部分学者将话轮转换用于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Sinclair & Coulhard, 1975; Sinclair & Brazil, 1982)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戏剧文体学的迅速发展,话轮转换的分析方法也逐渐用于文学领域。在国内,许多学者对此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诸如,王得杏(1998),俞东明和李华东(2001),王虹(2006),等;话轮转换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用于分析戏剧的模式。俞东明(1993)指出,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范畴,话轮常常被用来解释人物间的权势关系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用于分析剧本的话轮转换,不仅能够揭示人物间的权势关系和人物性格,而且可以揭示人物的价值取向和剧情发展的规律等。本文对用于分析演出文本的话轮转换模式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以期论证修改后的话轮转换模式同样适用于戏剧剧本的分析,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于1949年在纽约首演成功后,震惊了整个美国戏剧界,同时也在国内外评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从1984年至2008年间,国内各类期刊发表了超过一百篇有关阿瑟·米勒和《推销员之死》的论文。这些论文大多研究的是《推》中所体现的“美国梦”的破灭、米勒在《推》中所体现出的悲剧观、或是该剧的悲剧主题、父子冲突等。本文以《推销员之死》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的七组对话为研究语料,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对这些对话进行了分析。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回顾了近年来对阿瑟·米勒和《推销员之死》的研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语料、分析方法和结构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和本文的理论框架部分,介绍了话轮转换的发展并提出用于分析剧本人物的话轮转换模式;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七组对话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研究发现:(1)对话轮转换的分析,为戏剧文本的分析带来了一个新的角度,有助于我们通过人物对话观察人物的特点,了解人物的性格,认识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为准确地解读作品和人物;(2)在戏剧文本中运用话轮转换模式能够帮助我们从语言学角度对戏剧人物的表现作出阐释,并且使得对戏剧人物的评论建立在相对客观的基础上;(3)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依照话轮转换规则来交流,有助于会话的顺利进行。本文的局限性:(1)话轮转换模式并不能完美、彻底地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其描述性仍大于解释性;(2)通过字数统计来记录话轮长度的方法也不太科学,比如对it’s, home’s等的统计,在本文中这类词汇都被计为一个词;(3)如果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域分析等理论和方法用于剧本分析,那么剧本中人物的性格及其相互关系都会得到更好地体现。
其他文献
<正> 王章一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由中国美协、内蒙古美协、内蒙古乌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王章一中国画展”,于7月30日——8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共展出王章一中国画
2003年,《加勒比海盗1》以全球6.54亿美元的票房在奇幻电影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第 五部上映,《加勒比》系列横跨十四年之久,而伴随着受众变化,《加勒比》系列电影却逃
<正>在媒介生态不断变化和新闻传播走向"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的当下,包括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机构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强化内容创新的同时,引入以"我推故我看"为核
产业集群作为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与发展已引起了各级政府、众多学者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
本文选取朝鲜朝国语诗歌—时调与歌辞,从中研究朝鲜朝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影响。本文是在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关系中进行深层分析,阐发朝鲜朝国语诗歌中陶渊明意象所体现的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长期有效的发展,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市场愈加全球化、变化日趋迅速;消费者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市场对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时间要求日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运行速度在不断提高,Intel下一代CPU的发热量正式迈入100W,因此电脑散热片的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电脑散热片的种类有很多种,但使用最普遍
《聊斋志异》人物形形色色,驱魔人形象的数量相当可观,然而却极少被研究者关注,专著和论文中尚且没有提出这样的概念。这是一个尚待发掘的空间,拥有极大的研究潜力。本文将这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而潍坊是发明风筝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潍坊自古以来就有放风筝的习俗,1984年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开幕,开启了风筝活动的新纪元。1991年第一届全国风
<正>意大利的伦佐·勒卡达内提出了"事件"的概念,他认为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可以通过"制造事件"来影响城市的发展①。然而,只有将"大事件"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