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小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地震前兆信息作出震前预测。利用现代空间测量手段对震前断层附近的地壳变形监测与同震断层滑动情况相结合,寻找地震触发的机制和地震前兆信息,对形成系统的地震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地震触发的机理与预测问题。将遗传算法与位错模型相结合,给出了反演了断层同震滑动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并根据断层物理参数和滑动参数计算了同震的矩震级,比较分析了震前与同震位移及变化趋势。将龙门山断裂带浅层地壳运动与深层地壳运动结合,分析了地震触发机理。具体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断层滑移模型和反演算法的基本原理与研究进展,给出了断层滑移与地表位移的解析关系,选取遗传算法作为断层参数的反演算法,利用MATLAB编制了断层参数反演程序,并用一个算例校验了程序的可靠性。然后,将龙门山断层附近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将原始数据从ITRF空间坐标转换为断层滑移模型中的局部坐标系中,对同震断层滑移参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同震反演的走滑位移为-3.029 m,倾向滑移为4.725 m,汶川地震为逆冲兼顾走滑的运动特征。并利用断层滑动参数计算汶川地震矩震级校验反演结果。另外,将震前三期地表GPS散点数据插值计算出地表速度场。结果表明,震前地壳没有明显的异常运动,平行断层方向的地壳运动大于垂直断层方向的地壳运动,地壳在平行断层方向的速度较大,尚处于压缩状态,垂直断层方向年均位移较小,处于压缩密实后的临界破坏阶段。根据熊坡的地质情况,发现熊坡背斜对地壳垂直断层方向有强烈的阻挡作用,并解释了断层由震中向北开始破裂的原因。最后,分析深层地壳中存在软弱流动层。断层对应的下地壳有利于软弱流层向上运动,对临界破坏的断层进行扰动进而触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