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Graphene)是近年才被发现的二维碳原子晶体,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导电性。目前,利用石墨烯制备透明导电薄膜并将其应用在太阳能电池中成为新能源开发研究的热点。如何制备得到均匀平整的超薄石墨烯薄膜是获得其优异性能的关键。   本实验首次尝试采用提拉镀膜工艺制备石墨烯薄膜。以化学氧化法所得氧化石墨烯(GraphiteOxide,GO)为原料,在质子化的石英基片上涂覆氧化石墨烯薄膜,在Ar/H2气氛中于进行热处理还原得到石墨烯薄膜,考察制备工艺条件对薄膜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通过UV-Vis、AFM、SEM等表征手段对薄膜的生长状况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其透过率及导电性。结果表明:GO溶液的浓度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提高GO溶液的浓度,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透光性下降、方块电阻减小。当GO溶液的浓度为0.2mg/mL,提拉三次所得石墨烯薄膜的透过率高于90%(550nm),方块电阻小于30kΩ。   考察了热处理工艺对薄膜还原程度以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900℃范围内,热处理温度越高还原效果越好,石墨烯薄膜趋向于平整光滑,透光性和导电性均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薄膜的导电性,通过提拉镀膜工艺在氧化石墨烯薄膜表面镀上一层纳米银溶胶,再经过900℃热处理后得到纳米银/石墨烯复合薄膜。经AFM表征,纳米银成功镶嵌在石墨烯薄膜上,纳米银的引入使石墨烯薄膜粗糙度增加,透过率略有降低,但是导电性明显提高,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为了阐明潮土有机质的累积机制,研究了长期有机无机肥施用对潮土有机质含量和结构组成的影响,采集封丘长期施用有机肥(CM)、一半化肥氮和一半有机肥氮(HCM)、化肥(NPK)和不施
近年来,木质素高效转化为生物基燃料和化学品替代石化产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毛竹为原料,通过改变溶出条件,对得到的EOL的溶出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微型高温高压反应釜,在亚/超临界乙醇条件下进行EOL解聚实验,研究不同溶出条件对EOL解聚特性的影响作用,以期为EOL大分子结构解聚制备单酚化工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实验结果显示,溶出温度和酸催化剂对EOL得率和固体残渣得率影响最大,数值分别为3
褐煤的热值很低,被认为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但其储量丰富,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目前主要用于燃烧和吸附污染物质等方面。褐煤中腐殖质类物质含量较多,还含有铁等一些氧化还原活性金属。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均能作为氧化还原介体促进电子传递过程。因此,本文对褐煤的氧化还原特性展开研究,并探索其对硫化物或微生物还原偶氮/硝基化合物的影响。选取内蒙古褐煤、山西褐煤、云南褐煤、新疆褐煤以及山西无烟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