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公园的建设工作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新工作,我国正在摸索阶段。中央十分支持国家公园的建设工作,并明确表达了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主动性,明确国家公园在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全国共批准了10个国家公园试点,涉及12个省(市),东北三省里面只有辽宁省没有国家公园试点,为响应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体制的政策,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整合辽宁省内现有的各种保护地类型,整理辽宁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探究辽宁省是否有建立国家公园的可能性。通过对辽宁省各种类型的保护地进行归纳,整理辽宁省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面积,所含保护地类型,保护地级别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来的三个保护地分别是章古台沙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本文从资源条件、建设的适宜性和建设的可行性3个维度包括1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三个试点的评价的概念体系模型,对选定得章古台沙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三个辽宁省国家公园试点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等方法获得数据,并运用spss综合评价法、yaahp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国家公园备选的三个试点进行总体评价与分析,得到评价结果如下:1.辽宁省国家公园备选的三个试点总体评价等级为中上水平,在总目标层得分排序中,试点三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试点二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试点一章古台沙地自然保护区三个一级指标排序中试点一章古台沙地自然保护区的得分均为最低,但相差不大。2.对辽宁省国家公园备选的三个试点的二级指标评价结果得比较可知:(1)资源条件方面:从三个试点自身来看,试点三在典型代表性、生态文明资源方面较为突出。试点二在完整的生态系统方面较为突出,因为试点二是斑海豹的集中分布区。试点一虽然在整体评分上落后于试点三和试点二但是在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地质地貌景观方面十分接近良,有一定的可取性。从三个试点的二级指标评分结果来看,评分最高的是试点三的典型代表性区域,评分最低的是试点一的典型代表性区域;(2)在建设的适宜性方面,从三个试点自身来看,试点三在游憩适宜性、资源管理与开发适宜性、类型适宜性三个方面评分等级为良。试点二在游憩适宜性方面较为突出评分等级为良好,其他四个方面的评分情况也十分接近良好水平。试点一的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适宜性、类型适宜性方面评分结果很接近良。从三个试点的二级指标评分结果来看,评分最高的是试点三的类型适宜性,评分最低的是试点一范围适宜性;(3)在建设的可行性方面,从三个试点自身来看,试点三的5项指标均达到良的水平,在支持力度与资源权属方面较为突出,试点二有四项指标达到良的水平,其中规划协调与支持力度方面较为突出,试点一在支持力度与资源权属方面较为突出,从三个试点的二级指标评分结果来看,评分最高的是试点三的支持力度,评分最低的是试点一规划协调。综合所有指标的评价结果显示:三个试点的得分情况均满足建立国家公园的条件,试点三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总分数最高,最适合作为国家公园备选试点,最后,本研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关于辽宁省建立国家公园的建议和对策,可以为以后辽宁省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