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生态退化机制及其恢复与重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经济大开发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开展河西走廊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对有效防治我国风沙危害的发生、确保绿洲经济持续发展、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河西走廊实地考察和生态环境退化的实际情况,主要对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脆弱性评价、退化机制、恢复重建的目标、原则、空间尺度、主要模式、框架构想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文章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现状,对生态重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生态经济学、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等基础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二部分分析了河西走廊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选取了主要成因指标和结果表现指标,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河西走廊19个县(市)进行了全面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作出了河西走廊生态脆弱分区图。第三部分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了生态退化的机制与根源,重点从河西地区的历史变迁、人口增长、水资源利用、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流域管理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人类活动与生态退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第四部分针对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思路、阶段性目标、基本原则和以整个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空间尺度。第五部分侧重探讨了以内陆流域为单元的不同生态类型区生态重建技术模式:上游祁连山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山区立体农业、山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山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开发模式;中游走廊灌溉区采取生态防护林网体系建设、“两高一优”灌溉生态农业、控制中心城市和工矿区环境污染模式;下游荒漠区采取构筑生态防风固沙林草网、荒漠草地生态牧业、沙产业为主的沙漠生态恢复、生态移民模式。第六部分根据河西走廊生态退化的机制,从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管理、制度和政策等方面,设计了河西干旱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框架构想,从观念创新、节水与调水、技术创新与知识化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与政策保证、管理创新、城镇化发展、区域合作与联动重建等方面提出了区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绝缘栅极晶体管(IGBT)的结构、特点及其在铁路供电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讨论IGBT模块在铁路客车DC600V供电系统逆变器中的应用与保护。IGBT模块具有损耗小,便于组装,开
<正>库车,张骞出使西域所经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几千年的"丝绸之路"造就了库车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东方艺术
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机制非常复杂,存在多种共同机制或加重因素,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和活化的肾脏固有细胞(如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成
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是近代基督教传教事业的一部分,它在近代中国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迁的过程,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与整个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一样,教会医疗事业是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制造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即企业的分散化和集中化,对分散化的集成制造系统的组织与控制方式进行了讨论,并对分散化和集中化大趋势中的成组技术进行
目的 研究男性不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少精及无精症患者精液生精细胞染色体与不育的关系。方法 研究之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①以统一的调查表,询问病史,配合体检、精液常规检查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复方竹节参片通过抑制IL-6介导的JAK1/STAT3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可能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桦剥管菌在不同木质底物诱导下细胞内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探讨桦剥管菌降解木材机理。【方法】以白桦、云杉木屑为诱导底物,利用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
党的十五大报告从战略的高度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国内外实践表明,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国之
因特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影响着经济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事实表明因特网将成为今后商业活动最为重要的载体和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中,如何有效利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