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唐开元年间建县于清华,后来迁到弦高镇,古称冉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故里,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城的基本历史风貌原本一直保存较完好,后由于“太平天国“”破四旧“运动的冲击,文革等历史原因,大量历史文化建筑遭到拆毁,且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而来的婺源城市扩张和开发,城市中心的偏移,古城渐渐丧失他过去的核心位置和活力。针对此现状,本文从宏观到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更新策略。宏观层面---延承古城傍水向山的空间格局。婺源古城本身为一典型的山水城市,此基本城市特征一致保留完好,但良好的条件并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所以在挖掘当地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再现儒山史貌,重塑古城之魂;传承徽商文化,激活水域空间;梳理城市路网,恢复水陆交通来延承古城的山水城市格局。中观层面---重现古城随势而生的城市肌理。古城是依照里坊制的建城思想而建,同时由于地属丘陵地区,城内有山,山内有城,所以古城发展出顺应地势而生的城市肌理。但时至今日,过去的城市主轴已经渐渐隐去,历史遗存也是岌岌可危,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无序空间,所以笔者通过恢复主轴空间序列,保护历史遗存,重塑里坊肌理力图重现古城随势而生的城市肌理。微观层面---打造契合古城文脉的特色街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主要商业,行政部门逐渐迁至新城区,原本承载着全城居民购物,娱乐功能的老街渐渐没落,古城也渐渐丧失了过去的活力和核心地位。所以,笔者从总体定位,空间节点和立面更新这三方面着手,打造契合古城文脉的特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