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选错了专业,大学将变成人生不顺的开始,在就业和从业时面临崩溃;一味地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选择了一个他们喜欢而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一辈子与自己喜欢的人生擦肩而过……,在我们生活中或者网上都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说明这样的现象十分常见;当学生们满怀欣喜的进入大学,发现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感兴趣要求换专业,毕业后找工作,发现对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喜欢等等,这样既浪费了学生几年宝贵的时间,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为了减少该现象的发生,在高中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并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潜质来把握未来职业方向,用理性去选择专业,去规划职业生涯,这对学生的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当前新高考的改革正在进行,学生进入高中就开始面临着科目的选择,学校的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给学生,但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学生对自己的选择和人生职业规划都有许多的困惑,依赖父母和老师也有一定的局限,这就需要学校开设相关辅导,对学生进行理性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当前高中学生亟需生涯规划辅导,去帮助他们对自己对人生有清晰的认识和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学习的潜能,自主学习,使他们对专业和职业有一定的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生涯。本论文在河南即将实行新高考选科制度的背景下展开,根据因材施教思想、职业性向理论、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等教育理论,笔者认为高中生的生涯教育应分为三个流程:高一:知己。即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在此基础上可选出自己擅长的学科或自己喜欢的学科。高二:知彼,即社会环境认知,了解自己选择高中学业内容,了解自己心仪的国内外大学及专业设置、相关职业发展要求等信息。高三:决策,即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决定自己的发展道路,进行决策并确立自己的目标,以便在高考过后能够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的发展专业和发展方向。知己知彼才能够有行动的动力,即按照自己设计的道路,积极地建构,朝向目标努力实践,刻苦学习。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中生对自我认识越深刻,对环境认识越清晰,在生涯规划方面将会做得更好,成功的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因此根据高一、高二、高三的特点,笔者用问卷调查法设置了不同的调查问卷调查郑州LH中学22届、21届、20届学生,用以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及需求。并且用访谈法对该中学的管理层、任课教师、班主任等进行了有关生涯规划教育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迫于高考的压力,郑州LH中学对于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可谓是一片空白,虽然管理层、教师、学生等虽普遍认为高中生开展生涯规划课程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即将实行的新高考选科课制度,更是感觉有比较进行相应的指导。但因现在的升学的压力,普遍仍然认为成绩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没有优秀的成绩,一些都是空想。基于本校高中学生以成绩为主、课业繁重的现有情况,笔者提出了适应本校的渗透式生涯规划课程的思路,即不再单独开设新的生涯规划课程,而是在现有学科(九门高考科目和体育、美术、音乐、心理等非高考科目)的基础上深挖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进行穿插式的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包括对自己兴趣、品格、能力的探索,对大学专业和社会职业的认识等。本论文设计出探了三个教学示范案例以及一个活动案例并进行实施。并且,除了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已开设课程当中去,也应辅以其他的措施,多种方式并用,如社团活动、德育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生涯规划教师针对性辅导等。当然,真正的普及实施还需要每位教师的精心设计,真正把生涯规划指导渗透到学生的每个成长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