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初步探讨及益生菌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SX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系统评价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18例IBS患者粪便和肠液标本,10例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9例健康体检者肠液标本,保存至-20℃冰箱。提取粪便细茵总基因组DNA, PCR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V3可变区,DGGE方法检测PCR产物。然后对代表条带进行回收、克隆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种类。另外,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icence、EMbase、MD Consul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益生菌与安慰剂对照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11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5.0.2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全部样本DGGE图谱呈现出复杂的菌群多样性,IBS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特征,与健康体检者存在明显差异。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713例患者。益生菌治疗IBS对改善总体症状、腹痛/腹部不适、腹胀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D (95%CI)分别为-0.18(-0.28,-0.09)、-0.11(-0.21,-0.02)、-0.11(-0.28,-0.09)]。基于系统评价结果,采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结果显示,证据水平均为低级,然而综合利弊,推荐强度仍为强推荐(1)。结论:IBS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现有证据表明,益生菌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效。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不均,及各研究间诊断标准、评价方法、剂量、疗程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需更多设计严格的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