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袭击了日本,由此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等次生灾害给日本国内、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工业化社会以来高频次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其影响力和破坏性由此到达新的峰点。自环境新闻诞生以来,媒体在环境事件和环境问题中扮演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保概念的演进而在不断变化。但总体说来,媒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传播观念、思想启蒙、舆论监督等作用日益重大。环境突发事件作为环境新闻报道的一类重大题材,且随着近期事发的高频率和高危害性,成为最受关注的一类环境新闻报道。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撒谎能够两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两国既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中有不同的贡献,又在各自的环境新闻报道领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聚焦近两年内分别发生在中国、美国和第三方国家的三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两份中美两国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报纸为取样载体,选取两报共398篇样本,通过宏观解读与微观剖析,分析中美两国媒体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报道特点和异同,观望两国媒体在环境问题中所扮演的相应角色以及其背后挟带的意识形态内因,从而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环境新闻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本文通过对包括报道量、篇幅、版面、月度分布情况、引语使用次数、消息源和议题内容的分析比较,又对个案文本的体裁结构和话语呈现进行微观剖析,笔者得出中美两国媒体在报道突发环境事件时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关注力度、版面表现、话语视角和框架呈现几方面,反思《人民日报》环境事件报道虽取得重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如持续跟进力度较弱、缺乏深度报道、视角单一、欠缺现场感等问题,从中美媒体的差异性对比中思考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报道应着重发挥预警功能、体现人文关怀、勇于舆论监督和加快从标注向表意功能转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