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及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对其的影响。 依据临床表现和胃镜检查结果将31名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分为二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NERD组n=15)和反流性食管炎组(RE组n=16)。采用标准食管测压法,分别记录静脉推注甲氧氯普胺20mg前后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并在湿咽情况下测定用药前后的食管蠕动波波幅(PA)、蠕动波持续时间(PD)、蠕动波传导速度(PV)。对比分析测压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对上述变量的影响。 用药前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对比,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无显著性差异;静脉推注甲氧氯普胺后,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蠕动波波幅、蠕动波持续时间及蠕动波传导速度值均有显著性升高;两组间各指标增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将数据标准化处理,按中位数大小排序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蠕动波持续时间>蠕动波传导速度>食管体部蠕动波波幅。 上述结果表明:(1)非糜烂性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无明显差异;(2)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对改善食管动力有效;(3)甲氧氯普胺在改善食管动力方面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反流性食管炎无明显差异;(4)甲氧氯普胺对食管压力测定的4个指标的作用大小依次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蠕动波持续时间>蠕动波传导速度>蠕动波波幅。
其他文献
背景:当今社会中,罹患肿瘤的患者数量逐年提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各类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但治疗的副作用迫使许多年轻女性失去生育能力,这部分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危险因素,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能否反应脑白质疏松症的进展程度。  方法:随机从2013年12月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 SFI)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心肌保护作用量效和时效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40例MVR患者,年龄在38~50岁,术前心功能ASAⅡ~Ⅲ、NYHAⅡ~Ⅲ级,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