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处亚太区域,然而我国近年来遭受自然灾害来袭的频率不断提升,同时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我们的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伤害。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2010年青发生的海地震、2010年玉树发生的地震、2012年西南地区发生的干旱、2013年发生的雅安地震......一系列灾害相继发生,但我们的政府面对灾难没有退缩,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受灾地区给予积极的援助。灾害救助款物的支出是支撑受灾群众顺利度过难关的重要保障,是他们日后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救助过程中,灾害救助款物的使用情况如何?是否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改进灾害救助款物的使用效率?虽然当前部分学者已对这方面进行了探究,但从绩效审计的层次上对灾害救助专项款物进行更深层次上的研究还相对少一些。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绩效审计的视角对灾害救助专项款物使用的三个方面即灾害救助专项款物的经济性,灾害救助专项款物的效率性,灾害救助专项款物的效果性,展开探讨。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在综合考虑灾害救助资金和物资支出绩效审计理论和相关要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专项资金和灾害救助支出的各自特点。然后通过介绍五种绩效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运用AHP分析方法和矩阵判断法对灾害救助专项款物使用来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出我国灾害救助专项款物支出使用的绩效审计综合评价体系,并结合A县审计局开展的灾害救助专项款物审计实例进行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A县灾害救助款物支出的综合效益较低,其中经济性性、效率性、总体一般,而效果性普遍不理想。各乡镇间的差距较大,对于实证研究的成果,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1)更新审计人员观念强化绩效审计重要性;(2)建立健全政府绩效审计体系的制度保障;(3)增强灾害救助专项款物支出信息公开,提升转型水平。“十三五”时期随着审计全覆盖和“职业化”的推进,灾害救助等公共领域的绩效审计必定会成为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