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是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从新的角度考察了情绪,并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情绪不仅是一种感受体验,同时也是一种症候群和信念系统。第二,情绪的真假有一个外在的识别标准,行为是情绪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有些情绪在特定社会中是不被认可的。第三,情绪具有四种特征:情绪包含态度成分因而带有认知性,情绪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因而表现出策略性,情绪受情境的制约因而具备适恰性,情绪有特定的关联对象因而兼具指向性。第四,情绪包含着道德评判,起着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社会性功能。第五,情绪是以态度为中介由社会所建构的,是各种社会因素互动的产物。第六,情绪可通过年龄模式和性别模式被后人所习得,而社会文化会推动情绪不断进行演变。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充实情绪的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以嫉妒情绪为例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其主要结论可概括如下。第一,嫉妒是一种不正当地保护自我的罪孽,这一罪孽内涵折射出了社会文化强加于嫉妒的烙印。第二,嫉妒的出现不仅需要嫉妒者把关联对象视为有价值的,还需要他意识到自身价值由此而遭到了贬损。而这一系列的评估都和社会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第三,嫉妒情绪有两个必备要素:一个是暗中削弱或贬损他人的做法,另一个是努力阻止自身价值受损的动机。另外,嫉妒的评判标准是外在的,具有可操作性。第四,嫉妒带有适恰性。嫉妒合适与否和所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嫉妒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规定性的联系,所以嫉妒也是维护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等社会框架的工具。第五,嫉妒对于行为本身和行为者的人格具有双重解释力量,嫉妒在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六,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显示,不同社会在嫉妒表现方式和应对策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因此主张,嫉妒是由特定的社会情境所引发的。嫉妒与社会情境的关联揭示了嫉妒是由社会所建构的,是各种社会因素互动的产物。关于嫉妒现象的文本分析以两个原始社会的嫉妒表现为依据,在描述了两种嫉妒表现之间的明显差异之后,对其内在成因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解析,进一步明确了嫉妒的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有关情绪的总体主张和对于嫉妒的具体阐释都显示出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