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内胆管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APS可提高肝脏氧供,促进肝脏代谢和肝细胞再生,改善术后早期肝脏和胆管缺血,预防扩大根治术术后早期肝功能衰竭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但目前有关APS对胆管影响方面的报道仍较少,尚无全面而深入研究和观察。本实验试图通过简单的形态学观察,阐明门静脉动脉化对肝内胆管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明确肝动脉对肝内胆管细胞血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门静脉动脉化对胆管细胞的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形态学基础。   研究方法:1、制作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动物模型和单纯肝动脉结扎动物模型,同时以假手术动物作为对照,分别术后3天、7天和30天三个时间点观察三组大鼠肝内汇管区组织病理学改变。2、通过血清生化酶学指标观察肝动脉结扎和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手术方式对肝内胆道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肝脏组织行HE、SMA和CK-19染色,以标记肝内汇管区血管和胆管结构,然后分别从血管和胆管两方面来评价不同术式对汇管区的影响;肝脏组织行PCNA、TUNEL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不同术式对胆管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研究结果:1.APS组和HAL组血清ALT、AST、ALP、GGT虽然较SHAM组高,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APS组和HAL组两者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   2.HE和SMA染色结果显示:HAL术后出现汇管区炎症反应,表现为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小叶间门静脉管壁增厚和胆管细胞退行性病理改变,术后30天后汇管区炎症基本恢复,无胆小管反应。APS组汇管区虽然也呈现为一过性炎症反应,但较HAL组表现轻微,未见胆管细胞的退行性改变。HAL组和APS组汇管区微血管计数与SHAM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3.三组汇管区TUNEL原位凋亡检测均未见阳性胆管细胞。SHAM组PCNA核增殖指数波动于10.58±1.85%,HAL组和APS组核增殖指数与SHAM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1.肝固有动脉结扎合并肝周韧带离断(HAL组)后,早期可引起汇管区缺血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血管壁炎和胆管细胞退行性病理改变。术后30天汇管区炎症反应消失,结构恢复正常。而且单纯肝动脉结扎远期不会刺激胆小管反应。即正常大鼠肝内汇管区可以耐受单纯肝动脉结扎。   2.利用肝动脉作为供血动脉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通过提高门静脉氧分压和肝脏灌注压,可以改善肝动脉结扎后早期的汇管区缺血性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对胆管细胞的损害,促进肝损害的早期恢复,而且并不引起附加的病理改变。其对汇管区的血供可以满足肝内胆管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既不引起汇管区胆管细胞的凋亡,也不会刺激汇管区胆管增生反应,是一种短期内安全的可以促进早期肝损害恢复的术式。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青春期和生育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常可累及多个器官、多个系统,目前PCOS发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