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中的“混淆可能性”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商标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正与日俱增,已然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有利的竞争手段之一。而与此同时,各种商标侵权行为层出不穷,手段日趋复杂,混淆可能性的存在作为认定商标侵权的前提也引起了广泛的探讨。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商标立法和国际条约都确立了混淆可能性理论在商标法中的基础地位。我国为顺应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同时也是为了应对我国日益增多的商标侵权案件,于2013年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修改后的新《商标法》引入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可见,“混淆可能性”理论在新商标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重视。但是,新《商标法》尚未明“确混淆可能性”的基本概念,并未完全确立起混淆可能性的侵权标准,对“混淆可能性”的具体认定方式和认定因素也是无章可循,不利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发展和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的挑战。正因如此,本文以混淆可能性为研究对象,对“混淆可能性”标准以及该标准在商标侵权行为认定中的适用予以研究,以期对完善商标权保护理论、规范商标侵权的认定实践有所裨益。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对商标混淆可能性基本理论作了论述,着重介绍了商标混淆的分类、“混淆可能性”的认定原则以及“混淆可能性”在商标侵权认定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的认定因素及借鉴考察;第四部分阐述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标准;第五部分通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来完善我国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并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法。
其他文献
人类能够迅速地选取视野中的关键部分,选择性地将视觉处理资源分配给这些视觉显著的区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理解和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这种注意力机制,得到了学界的大力关注,
主要内容为基于能量法的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首先,从力学机制和抗力分布规律出发,提出了基于塑性铰线理论的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然后,采用非线性动力拆除
本文对珠三角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珠三角产业发展模式面临双重壁垒,资源壁垒:劳动用工短缺,工资上升压力增大,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自给能力不断下降,土地资源趋于稀缺,用地
中性线烧毁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但大多是对地短路.中性线烧毁悬空故障(中性线断路)在TN-C-S系统中,因不容易被及时发现而烧毁一些设备.通过对实例中性线烧毁悬空
根据研究需要,建立了四个含有转换梁的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对模型在竖向静力荷载和风载作用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给出了转换梁随着自身刚度的改变和设置位置的改变,对结构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为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企业加强其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