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的发展的人类学研究。论文以文化持有者为陈述主体,发展者的发展政策、措施为地方性发展展开的社会背景。在文化持有者的实践中呈现地方性发展的内在文化机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背陇瑶,田野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的背陇瑶村落。研究以生计变迁为线索,围绕着生计危机的产生、存在和改变的变迁过程来呈现少数民族地区建国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通过变迁过程来反思发展者与文化持有者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地方性生计文化的体系及其文化阐释体系在地方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从当下的偷柴事件出发,揭示背陇瑶当下的生计危机。人口增加、固定居住使得背陇瑶村落人地关系失衡。执行具体发展项目的发展者来到瑶族村寨,延续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扶贫和救济等发展政策,对瑶族村寨实行开发式扶贫。在生计危机持续的情况下,背陇瑶超越自然资源的局限,通过周期性流动延续历史的迁徙传统,以此来解决生计问题。背陇瑶重新解释了发展的概念内涵,将外来的发展理念纳入自身的文化框架,延续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机制。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者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而背陇瑶以自身的地方性知识及其文化体系实现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