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社会的到来与高速发展给世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世界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技术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本研究目的是在吸纳和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检视思考,透视和揭示教育技术的本质内涵、教育技术装备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以期唤起人们对教育技术的重视,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对一个地区(东营市)农村初级中学进行抽样调查,进一步理清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的制约因素,并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调查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的一些原则、措施,科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为提高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和经验范例。教学设施和条件是影响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的改善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上。如何管理好、使用好现有设备,实现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最优化,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是教育技术装备的最终目的。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东营市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东营市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一是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加大了市级财政向农村中小学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努力实践着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加强了校长和师资队伍培训,提升了教育理念,致力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建立了“以考促用,以用促配”的长效机制,推动了实验教学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四是加强了督学督政,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的改善。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我们发现制约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因素主要有:教育理念;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状况等。提高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对策建议:一是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应有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技术素养;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四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五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工作的科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