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EGFR T790M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目前是男性癌症病人的首位病因,也在世界范围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尽管近年来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依然较低。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在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EGFR基因靶向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耐药的情况,使得此类药物无法发挥效果,肿瘤难以控制。针对这部分耐药病人的肿瘤组织进行分析后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肿瘤细胞中发生了继发性EGFR T790M基因突变。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原发性的EGFR T790M突变,本研究将这部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得出原发性EGFR T790M突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目的]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原发性EGFR T790M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分子改变与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单一研究单位,在诊断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标本中检测EGFR, KRAS, BRAF, HER2, PIK3CA等基因突变及EML4-ALK基因融合。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EGFR和c-MET基因扩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被用来检测PIK3CA, p-AKT及m-TOR蛋白的表达。并收集性别,年龄,病理分期,肿瘤分化,吸烟史,病理亚型,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临床资料,并与分子分型做进一步比较分析。[结果]我们在19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共发现783例患者携带EGFR突变。在783例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中,有321例含有EGFR L858R突变,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数的41%,有337例患者携带19外显子缺失突变,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数的43%;有39例患者携带20外显子插入突变,占所有肺癌患者总数的5%;有16例患者同时携带T790M与L858R或其它EGFR突变双突变,占所有肺癌患者总数的2%;有7例患者携带19外显子插入突变,占所有肺癌患者总数的1%;18外显子点突变患者有16例我们在16例病人的肿瘤组织中检测到了原发性EGFR T790M突变;还有6%的患者携带罕见点突变。携带EGFR-T790M突变的这部分病人中没有发现c-MET基因扩增的共存。相较于含有EGFR 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的病人,EGFR扩增的病例数目在含有T790M突变的病人中也比较低。在16例标本中,4例检测到有PIK3CA蛋白的高表达,8例检测到有p-AKT蛋白高表达,3例检测到有mTOR蛋白高表达。相较于含有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病人,原发性EGFR T790M突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缩短。[结论]本研究在19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描述了含有原发性EGFR T790M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揭示了该种突变作为不良预后预测因素的意义。尽管T790M突变可以诱导继发性的EGFR-TKIs类药物耐药,但是它或许并不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独立因素,必须与19外显子缺失及L858R突变共存才能诱导肿瘤发生。虽然原发性EGFR T790M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的情况,但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亚历山大·仲马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当中最为杰出的以为,其作品主要以通俗历史叙述小说为主,在四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当中大仲马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被大众熟知.大仲马的
医疗投诉调查中,科室负责人或当事人不配合调查是医院内调解员常见的困扰之一.譬如以下常见的情景:“纯粹是患者无理胡闹,我忙着呢!”“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没什么要再说的!
期刊
内容摘要:《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视个人意识对于集体行动的影响的作品,也是意识上第一部具有主动斗争意识的作品。反抗斗争是个人意识的激发和扩展,但是反抗斗争的最终目的不是打破这层束缚,而是说服敌人同意自己的看法。《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对于当时权势的斗争本质上是对于古文化的默认,但是因为潜在的古文化常常受到某些规则的限制,不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美德,最终甚至导致个人的斗争战斗的努力化为尘埃,等
在璀璨悠久的中国优秀经典文化中,《论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所彰显的生命教育思想虽少有人关注,却也熠熠生辉.《论语》中的生命教育核心在于人格教育,其生命教育的内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