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纷纷对会计准则进行调整,逐渐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为其首选计量方式,以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紧随国际趋势,财政部在2012年5月发布了公允价值准则意见稿,在2014年1月底,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正式规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包括其确定方法。公允价值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这体现我国会计组织逐渐走向国际化。在此之际,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作为一个会计热点问题,研究公允价值会计、会计信息质量的趋势,对促进会计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会计理论都有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十年来,中国与国际频繁进行经济交流,国家会计准则有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趋向,了解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和合理利用公允价值,认识会计信息、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变得更加规范、透明,也有利于投资者更清楚的了解和发现公司的内在价值,同时也可以促进公司自身形象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其资本市场价值,同时也对国内外经济的发展都很有利。 尽管我国的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影响也越发深远,但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是饱受质疑。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大量使用公允价值后,一些上市公司选择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但毕竟是少数。2008年的经济危机更使得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产生怀疑。所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着力于证明在我国的环境内公允价值是否能够提高信息质量以及如何提高信息质量。本文的论述对新会计准则施行后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探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在其中提出了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各种观点,而之后又提出了本人对其的总结和看法。之后提出了关于公允价值的一些理论,紧接着分析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使用的现状,这暴露出中国在公允价值使用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各种因素都制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中国大规模的使用。之后通过对一些统计资料和实证的分析,证明了公允价值的使用确实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得出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是上市公司未来的必然选择。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进一步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