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d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助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支撑,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承载空间,二者协调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成渝城市群是我国西部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和城镇分布密集、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之一,其发展目标要“努力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全国内陆开放高地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而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水平及两化协调发展对实现上述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成渝城市群34个地区单元为例,分析成渝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理论的总结和述评,并紧紧围绕中国特色这个社会大背景,构建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两化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成渝城市群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做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对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成渝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发展水平上升,区域差距拉大。2013-2017年以来,在两化发展水平方面,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区域间差异却在不断扩大;在两化协调发展水平方面,成渝城市群整体的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并且重庆区域的两化协调度增加值普遍高于四川地区,两化处于协调发展的地区个数由2013年的3个发展为2017年的15个,失调个数由31个下降为19个。(2)整体呈“发展主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两者的发展水平和两化协调水平呈相似的空间分布,整体以重庆主城区和成都为两大核心增长极,呈“成渝城市群发展主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六大影响因素对两化协调度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成渝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与其社会经济水平、政府财政能力、工业化水平、居民消费需求、社会固定投资和市场开放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实证发现各自变量的系数均为正,其影响力度依次是居民消费需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固定投资、工业化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和政府财政能力,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两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政府财政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即“虹吸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研究结论,从提高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及其两化协调发展水平三大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通过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思想来助力成渝城市群高速高质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测定广州地区藏鸡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特性,并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广州地区藏鸡的血液样品,应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和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其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 (
预测在决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作出准确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随着Internet的普及,研究利用Internet技术来开发先进的预测支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基于Inte
<正>一、新民主主义完满地解决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SWIR)是超慢速扩张洋脊的代表,是海洋地学研究热点.本文从SWIR多波束水深数据、重、磁数据和地震结构等几方面,阐述了SWIR热液活动区(49&#176;39′E)的综合地质
本文主要分析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绿色施工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分析绿色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原则,在分析其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具体运用的基础上明确技术改进和优化
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在人类学的中国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者往往会借助这一理论框架对一个地方社会的生活、文化、结构等要素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认识地方社会。作为人类
本文在论述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强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应对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是各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精品课程创作平台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先进的数据库编程技术进行开发,可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技术门槛,提高精
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更是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建筑项目中,工程管理团队是项目实施的参与者,其团队成员的能力与态度,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而薪酬管理则是工程项目团队管理中最为核心的管理内容,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和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工程项目团队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一个工程项目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进而影响到项目的成败。鉴于此,对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