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散寒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客观地评价养血散寒颗粒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养血散寒颗粒的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设立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中医症状评分两个评价指标,进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研究。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并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的患者50例,在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下随机入选试验。治疗组(25例):口服养血散寒颗粒(10g/袋),每次一袋,每日3次,温水送服;对照组(25例):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每次1片(0.5mg),每日3次,温水送服。试验疗程:试验4周为一个周期,共服用12周。试验前后测定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积分,通过配对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和记录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和不良事件。结果:①疗程结束后,两组共脱落2例患者,实际完成试验48例,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②临床症状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6.7%,两组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养血散寒颗粒治疗DPN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③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以发凉、疼痛症状改善明显,其有效率分别为75%、62.5%;对照组以麻木症状改善较明显,有效率为50%;经统计分析,治疗组肢体发凉、疼痛症状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麻木症状的改善上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养血散寒颗粒治疗组在中医证候肢体发凉、疼痛的改善上疗效优于对照组。④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t检验显示,各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表明两组均可改善DPN患者的证候积分;同时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养血散寒颗粒治疗组在改善DPN患者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⑤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经t检验显示,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同一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间、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⑥安全性评价:两组在试验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安全性项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散寒颗粒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患者临床症状。养血散寒颗粒在试验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如同遗产是一种文化过程,"家园遗产"的提出以及实践亦是一种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文化过程。它是针对在遗产运动过程中,遗产的原真性拥有者自身失语和被边缘化的处境所提出来的。
目的:前期研究已根据中医针刺镇痛原理,结合肛门直肠疾病手术仅要求肛门会阴麻醉的特点,探寻针药相结合的麻醉方法,通过减少骶管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麻醉后的各种并发症。本
丙酮酸是生物代谢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中间产物,为糖酵解途径的产物,同时它为糖酵解途径(EMP)和三羧酸循环(TCA)提供原料,丙酮酸可经多路途径产生甲酸、乙酸、苹果酸、琥珀
基于有限体积法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多孔喷嘴射流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引入涡动力学理论对喉管内部工作流
冯玉祥曾多次主政河南,所部之河南籍者以万计,还涌现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也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些败类。统观全
本文系国家七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一书(初稿)绪论的一部分,作者希望先期在本刊发表以乞读者和专家的批评指教,以便及时修改补正。西方对政治
论文以当代俄罗斯“新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将“新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思想分为对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再认识、对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原因的分析、对俄罗斯资
中国房地产爆发式发展,伴随的是建筑市场飞速发展。作为新型建筑解决方案之一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凭借其结构安全、节能环保、快捷高效、产业发展的独特性能逐渐占据了一定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进行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上市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龙头力量。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农业上市公司将资本运作带入农业产业,通过资本集
目的:梳理和考究太乙神针和实按灸的历史源流、制作及操作方法和临床适应症,为太乙神针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原有的太乙神针制作和操作资料基础上,通过温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