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大国,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国外交主导着国际关系的走向,是国际新闻报道中不容忽视的话题。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发布时限为7年的出口禁售令。中兴通讯受禁令影响,将无法继续在美国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本应是关于中国企业的商业事件,但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由于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美国制裁中兴通讯这一事件成为国家利益的表达,对两国的科技、政治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兴事件”的发生,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密切关注。不同媒体对于这一国际争端事件的描述,以及其报道背后呈现出的何种媒介图景,则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尝试运用框架理论进行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对“中兴事件”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包括报道数量、报道篇幅、报道体裁、报道议题、消息来源等基本统计,探究两份报纸分别呈现出何种报道框架,是否具有相似性或差异性,从而探析其报道框架所隐含的媒介真实。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在“中兴事件”报道中使用了冲突框架、历史框架、合作框架、对策框架、展望框架五种报道框架,《华盛顿邮报》在“中兴事件”报道中使用了事实框架、后果框架、冲突框架、合作框架、威胁框架五种报道框架。《人民日报》更加侧重于对策框架,报道中表现为中国对“中兴事件”的应对举措以及对中国核心技术发展的启示。《华盛顿邮报》侧重于冲突框架,报道中表现为中美两国政府之间的博弈以及美国内部对于“中兴事件”的争论。笔者对两份报纸在“中兴事件”这一国际争端事件中呈现的报道框架的差异原因进行了探究,并针对两份报纸报道框架的特点提出些许启示,以期能为国际新闻报道方面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