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临床针灸常用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经及督脉穴为主,故在此选穴的基础,加入奇经八脉的理论依据,设置新的远端穴组来治疗腰椎间突出症,为诊疗思路提供新的路线,并期待其治疗疗效可以接近常规思路或优于它。研究方法:根据自制的腰痛辨证评分表收集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主要涉及内容JOA腰痛评分、VAS疼痛评估、个人资料、临床辨证依据。随机分组各30例,两组腰部取穴皆为L2→L4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秩边;下肢取穴分为常规穴位:环跳、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奇经穴位后溪、申脉、交信、筑宾;外关、足临泣、跗阳、阳交,两组皆使用中频腰部局部治疗及低频脉冲电针放置L2,L4夹脊穴一侧一组,共两组进行辅助治疗,针刺时间为30min/次,中频理疗为20min/次,治疗间隔为每周三次,十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估改善程度及有效率。采用SPSS19.0做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自组别前后治疗是否有显著性及两组之间的治疗疗效高低。研究结果:两组间T检验比较:(1)常规组:腰痛改善度(3.00±1.01)、腿麻改善度(2.20±0.96)、日常活动受限改善度(12.47±3.51)、疼痛改善值(3.67±0.71)、改善指数(10.40±2.60)改善率(69.26%±20.58%),治疗前后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76.7%。(2)奇经组:腰痛改善度(3.00±1.25)、腿麻改善度(2.27±1.55)、日常活动受限改善度(12.20±6.60)、疼痛改善值(3.40±0.89)、改善指数(8.70±4.65)改善率(66.16%±20.39%),治疗前后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66.6%。结论:奇经组疗效整体疗效值低于常规组,并无优于常规组,但是就症状及疼痛缓解程度而言仍旧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奇经组在腿麻、感觉、运动、站立、洗漱、坐位、行走改善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故其奇经论治的理论依据仍旧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