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梵网经》写本考暨俗字彙辑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梵网经》,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又名《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後秦鸠摩罗什所译。《梵网经》是大乘菩萨戒的重要经典着作,今收録于《大正藏》第24册律部。  本文在对现已公布的所有敦煌写卷进行全面系统普查的基础上,共发现《梵网经》写本317件。这些写卷大都抄写于唐朝初期至归义军时期(即7-10世纪),其中保留了大量的俗字,反映了当时俗字使用的基本情况,但是还未有人以该经为研究对象进行语言文字研究。本文在整理敦煌本《梵网经》写卷并作叙録的基础上,对写本中所涉及的俗字进行收集整理。  全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三章:  第一章为绪论,分别从《梵网经》的内容、传译、注疏和真僞情况,《梵网经》敦煌写本情况,关于敦煌本《梵网经》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章为敦煌本《梵网经》叙録,对现存的317件《梵网经》敦煌写本按顺序对写卷的完缺情况、首题尾题、行款、字迹字体、起止文字及在《大正藏》中的位置等依次作叙録。  第三章为残卷缀合和定名,因《梵网经》写卷大多为残卷或残片,经过整理发现其中96件残卷可以缀合成36组,本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使原本撕裂的残卷恢复原貌。同时首次对《俄藏敦煌文献》第11册以后未定名残片中该经的残片进行定名。  最后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概括。  下编为敦煌本《梵网经》俗字表。通过对敦煌本《梵网经》写本的全面普查,对其中的俗字作了系统全面的辑録。
其他文献
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汉语符号"白",是个会意字,"日光"是其本义,这就是它的造字义.而许多学者把它通"帛"、通"伯"、同"别",作为它的造字义.其实,这是假借"白"的字音所派生出的
格非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叙事上的独辟蹊径、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为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长期寓居于校园,教书和阅读为他的写作倾向于形式上的关注
余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登上文坛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于苦难的关注程度和表现手法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且就他个人来讲,他的后期创作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苦难意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何其芳是一个典型式的人物,是我们无法避开的一个人物.该文分三个部分对何其芳的文化性格进行探析:第一部分,从传统文化的影响、西
陈桂棣是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名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直面现实,追踪社会重大问题,创作出一篇篇产生了全国性轰动的报告文学。细心研读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陈桂棣创作的基本走向和
贾平凹的散文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士大夫"情怀和"乡下人"心态."士大夫"情怀一方面表现为作者对"修、齐、治、平"用世思想的热衷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失位的士大夫对参禅悟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