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在大屠杀时期对犹太人的态度——以华沙与哈尔滨犹太人社区比较为例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NHUA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东西方在大屠杀时期对犹太人的态度。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二战时却遭到纳粹德国的大屠杀。由于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留在以华沙为主要集中营的几百万犹太人都丧生了,有许许多多是因为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拒绝为他们提供栖身之地才惨遭非命的。这与西方国家对犹太人与犹太教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可视为犹太社区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冲突的缩影。而这时中国的哈尔滨,上海等地却对他们敞开了大门。近代以前,东方人与犹太人的联系很少,既无历史纠葛,也无宗教冲突。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后,希望利用犹太人的资金为战争服务,这使得来到东方的犹太人幸存了下来。东西方对犹太人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既受到东西方文化,宗教历史的影响,也包括各国利益等现实因素,它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复杂的,多层面的。
其他文献
以马里奥·奥古斯托·邦格(Mario Augusto Bunge)、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达德利·夏皮尔(Dudley Shapere)为代表的科学实在论,是继逻辑实证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循环经济法》易名发布说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真正建成循环型社会。本文针
自从Stene在1940年首次引入组织惯例的概念,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都对其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了“组织惯例的内涵”和“组织惯例的变化观”这两个问题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泰州学派是一个重要环节。王艮作为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其尊身思想是他的整个学术体系中最为耀眼的一部分。但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王艮尊身思想研究尚未深
易学和佛学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有着不同的精神旨趣与理论形态,二者原无交涉。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知识分子对佛学的理解日益深入,易学与佛学相互隔绝的局面逐渐被打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们自古以来不断探讨的重要话题。对幸福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的群体意识,也体现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从青少年时代就立志要实现全人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