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磁性薄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ve200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性材料的巨磁电阻(GMR)和巨磁阻抗(GMI)效应在磁测量和磁记录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晶软磁材料因其优异的磁性能和灵敏度而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利用磁控溅射制备纳米晶软磁薄膜的方法、原理和工艺,同时应用XRD及Mssbauer谱等测试方法对纳米晶软磁薄膜的结构进行表征。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Fe-Si-B-Nb-Cu薄膜,研究了射频溅射功率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较低溅射功率密度下,薄膜为无定型结构;随着溅射功率密度升高,沉积薄膜无需热处理,便呈现出晶态和非晶态的混合相结构,晶态为纳米级的α-Fe(Si)和α-Fe(B)固溶体。随着溅射功率的提高,非晶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α-Fe(Si)相和α-Fe(B)相的体积分数逐渐提高。α-Fe(B)中B原子的占位几率也随溅射功率的上升而增加,导致α-Fe(B)相超精细场随之下降:50、100、150和200W所对应的超精细场分别为235KOe、229KOe、223KOe和218KOe。 (2)薄膜的磁矩取向与溅射功率有关。磁矩取向与膜表面法向间的夹角随着功率的上升变小,当溅射功率较小时,磁矩主要平行于膜面,随着溅射功率升高,磁矩取向与膜面法向间的夹角逐渐减少。 (3)通过异向磁化研究了磁矩取向对薄膜宏观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剩磁比随着磁矩取向与磁化方向间的夹角变小而升高。这说明薄膜样品的磁性能与晶粒的各向异性密切相关。 (4)溅射功率为400W时,制备得到的薄膜样品为富Si的Si(Fe)与富Fe的Fe(Si)纳米晶的复合镶嵌结构。由于Si基固溶体的析出,存在着钉扎效应,同时具有软磁特性的α-Fe(Si)固溶体纳米晶在样品中所占的比例减少,从而导致样品的磁性能的变化。 (5)利用射频磁控溅射与直流磁控溅射交叉沉积制备得到的NiFe/Ge多层膜,通过XRD、Mssbauer谱及VSM分析表明:得到的样品(a)为NiFe基及Fe基固溶体纳米晶与非晶态基体的复合镶嵌结构,所表现出软磁性能;而当得到样品(b)中存在Fe、Ni、Ge三种单质纳米晶,并有NiFe、FeGe、FeGeNi等合金纳米晶相时,则形成多种纳米晶与非晶的复合镶嵌结构,部分晶粒为顺磁性,NiFe、FeGeNi等为软磁性,并有硬磁相析出,矫顽力和Hsat(~2200e)相应提高。说明硬磁相与软磁相之间存在交换耦合作用和钉扎作用,引起了薄膜的退磁机制和磁化机制的不一致。
其他文献
在各类气象灾害中,旱灾是内蒙古地区众灾之首。干旱给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内蒙古牧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土壤含水率是判定旱情的重要指标。相对于
该课题采用最新Intranet开发技术,遵循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分阶段设计开发县(市)级农电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调研、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Intranet的县(市)级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