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点牌示解说是一种在旅游活动中最主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自导式解说方式,对游客的旅游活动具有最直接的引导、服务和文化传递的作用。因此,景点牌示解说的英译对于跨国旅游活动具有很大的意义,其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外国游客的旅游质量以及中国旅游地的文化形象。目前,国内外在专门针对景点牌示英译的研究很有限,更缺乏系统性的研究。鉴于此,本文拟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依据,力求通过在该理论的翻译实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以及评译标准的指导下,建立一个“翻译翻译实践模式”,并将其运用到我国景点牌示的英译实践工作中去,以将其纳入一个相对规范化、专业化的体系。该翻译模式由译前的准备、译中的操作(语言文化交际三维适应选择)以及译后的评价与改正三部分组成。在译前阶段,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译者的选择,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中英文语言能力及文化背景知识;二是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该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质,即翻译是译者对由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活动,从而有意识的扮演好三种角色---读者、判官和伙伴;在译中阶段,译者需要在该理论的翻译原则即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指导下,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相对集中的在语言维、交际维及文化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化;在译后阶段,译者通过该理论下相关评译标准如多维度转化程度、读者反馈等对译文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专业化、规范化的翻译范式。笔者收集了部分景点牌示英译资料,并将其纳入此翻译实践模式,以期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为译者呈现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翻译思路和翻译步骤,使译者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指导下,能够恰当准确的运用“三维适应选择转换方法”进行微观操作,以译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景点牌示英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