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国家水土保持监管规划》中提出的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布局,以淮河流域“沿淮丘陵(苏皖省际段)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典型县(凤阳县、盱眙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遥感影像,结合基础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判定、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阐明典型县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分布特征,明确生产建设项目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格局,为提高流域机构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研究区两县的土地利用结构都以耕地为主,凤阳县耕地占土地面积的61.20%,盱眙县耕地占土地面积的为51.25%。另外,凤阳县的林地分布较多,占土地面积的14.38%,盱眙县则以水域分布较多,占土地面积的21.00%。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在两个县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依次为: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地、草地、其他土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丘陵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在平原地区的分布较多。(2)生产建设项目分布特征研究区(凤阳县和盱眙县)存在的生产建设项目主要为露天矿采工程、城镇建设工程、风力发电工程、农林开发工程四种类型,且以前三类居多,城镇建设工程分布广泛。凤阳县整体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集中于南部的丘陵地带,以露天矿采工程为主。盱眙县整体分布于中部、南部,以西南部丘陵区居多,风电工程分布较多。两县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坡度在15°以下,8—15°最多。凤阳县露天矿采工程面积16.70km~2,以武店镇分布居多;城镇建设工程面积18.58km~2,以大庙镇分布居多。武店镇、大庙镇和官塘镇三个镇为露天矿采工程水土保持监管的重点区域,大庙镇和工业园区为城镇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管的重点区域,大庙镇是生产建设项目总体监管重点区域。风力发电工程分布在武店镇、刘府镇(居多)。盱眙县露天矿采工程面积11.99km~2,以古桑乡分布居多。城镇建设工程面积13.45km~2,以盱城镇分布居多。古桑乡、河桥镇两个镇为露天矿采工程水土保持监管的重点区域;盱城镇、古桑乡和维桥镇三个镇为城镇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管的重点区域。古桑乡、河桥镇是生产建设项目总体监管重点区。风力发电工程分布在河桥镇、仇集镇、桂五镇、穆店乡,河桥镇、仇集镇的分布较多。(3)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凤阳县土壤侵蚀面积87.1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47%。盱眙县土壤侵蚀面积165.1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79%。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等级为主,凤阳县和盱眙县分别占侵蚀面积的87.40%、73.21%;局部地区有中度侵蚀,分别占侵蚀面积的11.96%、24.68%,强烈、极强烈侵蚀面积较小。研究区(凤阳县和盱眙县)的土壤侵蚀在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耕地的土壤侵蚀较严重,坡耕地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林地、草地、园地,其中经济林和疏林地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区域。对于地面坡度>5°时,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增加,侵蚀主要发生在5°—15°之间,15°以下以轻、中度侵蚀为主,中度以上侵蚀发生在大于15°区域。对于植被,随其增加,侵蚀强度下降,高强度侵蚀占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