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替加环素浓度方法学确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替加环素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AQ-C18色谱柱(3.0×100 mm,3μm),流动相为水(含0.2%甲酸,5 mmol/L醋酸铵)—乙腈,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方式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586.4→513.3(替加环素)、m/z 338.2→296.0(内标)。结果:替加环素血药浓度在(50.15~2006)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47),定量下限为50.15 ng/m L;批内、批间RSD小于15%;血浆样品在室温放置2 h,自动进样器中放置12 h、-30°C冰箱放置36 h、-80°C冰箱放置72 h、反复冻融3次(-80°C~22°C)、-80°C冰箱放置3个月条件下均稳定,RSD<15%。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临床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二部分替加环素在重症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疗效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生产厂家的替加环素在重症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并研究其临床疗效,为该药在重症患者体内的药动—药效学研究供研究基础和用药参考。方法:入组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住ICU病房应用替加环素治疗的58例重症患者,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6次给药后)后,采集患者血液样品,采用UP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经Winnonlin5.2软件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入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并按照患者所用的替加环素不同生产厂家(进口与国产)、不同给药剂量(常规剂量与高剂量)进行分组,对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其临床疗效。结果:相同给药剂量下,进口与国产(海正力星)组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替加环素组Cmax、AUC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而t1/2,CLss和V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进口组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高于国产(海正力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使用替加环素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与其他报道研究相比有所偏低(高剂量组62.2%,常规剂量组57.1%)。共有7例患者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结论:进口与国产(海正力星)组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差异,增加替加环素的给药剂量能显著增加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但不影响其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替加环素安全性良好,临床有效率低于其他研究中所报道的数值,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对象病情更加复杂严重。临床医师在用药时应权衡利弊,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施行个体化用药。第三部分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患者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优化CR RT治疗期间替加环素给药方案供理论依据。方法:入组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住ICU病房6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CRRT患者,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6次给药后)后,收集患者开始给药前及给药后0.5 h、3 h、6 h、8 h、12 h滤器前和滤器后的血液,并记录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UP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经Winnonlin5.2软件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6例患者各个采血点的滤器前滤器后血药浓度为(538.17±414.82 VS 463.50±344.30;1619.00±920.12 VS 1268.00±740.19;911.17±639.26 VS 801.83±557.12;760.50±529.08 VS 664.17±485.15;566.00±379.73 VS 533.33±357.24;488.75±361.05 VS 409.33±269.26)ng/m L;患者滤器前滤器后Cmin、Cmax、AUC0-12h、t1/2、CLss、Vd参数值对比分别为0.48±0.36 VS 0.40±0.27(μg/m L);1.62±0.92 VS 1.27±0.74(μg/m L);9.65±6.31 VS 8.30±5.47(h·μg/m L);11.25±6.53 VS 10.96±5.46(h);13.46±7.92 VS 12.01±7.85(L/h);227.38±295.81 VS 230.99±245.86(L)。高超滤率CRRT治疗的患者滤器后AUC下降为滤器前相应数值的73%,低超滤率CRRT患者滤器后AUC下降为滤器前相应数值的95%~97%。结论:替加环素可能在整个CRRT体外装置运转过程中被部分清除,CRRT更高的超滤率可能会增大替加环素在体外装置中的清除。第四部分体外膜肺氧合对重症患者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优化ECMO治疗期间替加环素给药方案供理论依据。方法:入组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住ICU病房5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ECMO患者,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6次给药后)后,收集患者开始给药后谷浓度、峰浓度及峰浓度后消除相的血液样品,并记录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UP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经Win nonlin5.2软件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5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Cmax、AUC0-12h、t1/2、CLss、Vd参数值分别为1.82±0.78μg/m L、8.60±3.80 h·μg/m L、11.45±1.76 h、14.33±8.27 L/h、228.58±113.22 L,与本研究中使用替加环素的非ECMO患者相比,Cmax、AUC0-12h、t1/2和Vd均略有降低,但未见显著差异。结论:ECMO对重症患者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