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异黄酮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葛根异黄酮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通过TNF-α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的图像的半定量分析,来为葛根异黄酮用于治疗和预防牙周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动物实验研究部分:wistar大鼠56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成六组(1)N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不做任何特殊处理(2)P组(牙周炎组periodontitis):用牙颈部丝线结扎+喂饲高糖水法复制牙周炎模型,并于成模后即日起每日灌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3)P1组(葛根异黄酮低剂量组):同上复制模型后,每日灌喂葛根异黄酮10mg/kg(4)P2组(葛根异黄酮中剂量组):同上复制模型后,每日灌喂葛根异黄酮20mg/kg(5)P3组(葛根异黄酮高剂量组):同上复制模型后,每日灌喂葛根异黄酮40mg/kg(6)T组(替硝唑对照组):同上复制模型后,每日灌喂替硝唑17mg/kg。N组、P组、P1组、P2组及P3组于成模后3周末处死动物,T组于成模后1周末处死全部动物每时间点每组处死的动物数为8只。在处死动物前测量各时间点的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情况,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牙周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对照组和各实验组牙周组织阳性信号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1)wistar大鼠经丝线结扎4周后成功复制出牙周炎模型。(2)实验性牙周炎造模4周时,牙槽骨吸收程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牙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到牙周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并且牙周细织破坏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3)在实验性牙周炎形成后,葛根异黄酮高剂量组自第5周开始给予葛根异黄酮治疗,7周时GI和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表达降低明显(p<0.01)。(4)在葛根异黄酮治疗组中,高剂量组GI和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表达明显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1)。 结论:(1)在牙周炎发生后,给予葛根异黄酮治疗,能有效降低牙周组织的炎症程度。(2)葛根异黄酮对于牙周炎模型鼠治疗效果与替硝唑相近。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牙合)龈间隙不足的牙列缺损患者使用铸造(牙合)面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探讨牙列缺损伴(牙合)龈间隙不足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方法,提高修复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