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伯宗是明代洪武首科状元,现存作品集《荣进集》,体现开国之气象,被认为是“台阁胚胎之始”。本文将其作品集视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生活时代、地域及人生际遇,在全面分析其诗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挖掘出其特点、成因及被接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分为五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吴伯宗及其诗文的研究现状,进而说明对《荣进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吴伯宗生平、交游、著述进行梳理,并对其会试名次的不同说法进行重新考证。第三部分是文章重点,通过揭示“首科状元”对《荣进集》编排的影响,进而阐发出吴伯宗功利性的诗歌观以及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分析《荣进集》所涉及作品,分别从应试、应制诗文、赠送诗文、其它诗文入手,次第展开。应试、应制诗文主要包含《荣进集》应试之文及应制诗;赠送诗文中包含题赠诗、送别诗、所有序文;其它诗文中则包含感恩诗,咏怀诗及其它文类。总体而言,吴伯宗诗文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应试之作笔法中规中矩,重在宣扬儒家思想,语言平正严谨;馆阁之作带有官人文学之气,以歌颂盛世为主要基调,重在提倡忠君报国,辞藻华丽晓畅。第四部分主要分析《荣进集》的艺术特点及成因。艺术上主要表现在诗文中作者频繁使用用典和渲染,风格为雍容典雅。这些特点的形成一方面受科举制度的洗礼,一方面离不开明朝思想文化的高压,而吴伯宗自身馆阁经历也是其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是对《荣进集》价值的解读。从吴伯宗高中状元后进入馆阁任职这两段人生经历入手,分析状元、台阁经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而得出吴伯宗对台阁体形成的先导作用。通过对《荣进集》被接受的差异性的原因进行梳理,能够分析出《荣进集》为“台阁之胚胎”在于吴伯宗是江西籍文人,又是开科状元,曾任职于馆阁,而他的创作风格又崇尚平正典雅,且被后世文人所效仿,与同时期其他状元相比,仅有他的文学创作留存于世,故理所当然被四库馆臣所认可。而他的作品集不被认可也有一定的原因所在,受当时“台阁之文”与“山林之文”二分法的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加之吴伯宗无派别归属,所以很难被接受,又进入馆阁之后吴伯宗投入大量精力于政治仕途,较少专注文学创作,其所作诗文内容重在歌功颂德,文学色彩较少。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全面总结,吴伯宗既是馆阁臣子,又是科举士子,所以他的作品既带有文学性又兼有政治目的,对《荣进集》的分析研究,我们不仅感受到儒家思想及文化的熏陶,而且认识到明初状元文学服务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