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对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强化效应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溶性差、化学性质稳定,主要由工业生产中有机材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具有强烈的“三致”效应。随着工农业的发展,PAHs在土壤中呈不断累积的趋势。土壤中PAHs可以由植物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富集,严重危害了土壤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土壤PAHs污染修复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利用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安全有效的去除土壤PAHs污染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大量研究探讨了耐性植物对PAHs降解的促进作用,而结合土壤动物对土壤-植物系统PAHs降解效果的强化作用却鲜见报道。蚯蚓,作为典型的土壤动物,被称之为“改良土壤的能手”。有研究证实蚯蚓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另一方面可通过体外分泌物和蚓粪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从而促进土壤污染物的降解。蚯蚓已被成功运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营养盐类、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为了解蚯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PAHs降解的促进作用,探索蚯蚓对土壤PAHs污染的修复效应,本文以非、芘作为多环芳烃的代表物,人工模拟不同污染水平土壤,进行了一系列培养和盆栽实验,主要研究(1)不同植物对土壤PAHs污染修复效果的种间差异,优选高效修复植物。(2)蚯蚓在PAHs污染土壤中的耐受性。(3)蚯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PANs降解的强化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黑麦草(Loliunmulti florum.L)、甘监(Brassica oleracea L.)、苏丹草(Sorghum vulgare L)、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均能在80 mg.kg-1菲、芘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不同植物对菲、芘的耐受性不同。种植植物60d后,菲能促进大部分植物生长,添加菲的土壤处理中黑麦草、甘蓝、苏丹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单株总生物量(干重)分别较未添加菲的对照处理高31%、41.82%、36.02%、13.86%、25.83%,仅油菜单株总生物量下降6.43%;芘能抑制大部分植物生长,添加芘的土壤处理中甘监、苏丹草、白三叶、紫花苜蓿、油菜单株总生物量分别较未添加芘的对照处理低4.83%、13.94%、6.44%、38.39%、51.46%,仅黑麦草单株总生物量(干重)增加62.21%。菲、芘对6种供试植物生长过程中干物质在地上、地下的分配未产生明显影响(n=25,P>0.05),其中苏丹草的根冠比最大,大约为0.3。2.在80 mg·kg-1菲、芘污染土壤中,供试6种植物对土壤菲、芘降解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经过60d的植物种植,未种植植物的对照处理中菲、芘降解率仅为23.01%和17.78%。种植了黑麦草、甘蓝、苏丹草、白三叶、紫花苜蓿、油菜的污染土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高达62.7%、45.72%、76.25%、76.56%、57.8%、26.48%,较无植物对照处理高39.69%、22.71%、53.24%、53.55%、34.79%、3.47%。以苏丹草利白三叶修复效果最好;芘的降解率分别为47.8%、42.66%、65.26%、48.74%、46.55%、23.56%,较无植物对照处理高30.06%、24.88%、47.48%、30.96%、28.77%、5.78%,以苏丹草修复效果最好。相同污染水平下,菲降解率较芘高,说明芘较菲更难降解。3.环毛蚓(Pheretima sp.)对PAHs污染有一定的耐受力。在0 mg.kg-1-320 mg.kg-1菲、芘污染土壤中,蚯蚓成活率100%,蚯蚓在非并污染水平下的生物浓缩系数(BCFs)为0.339、0.245、0.200、0.218、0.214,芘各污染水平下的BCFs为0.671、0.442、0.357、0.266、0.220。PAHs浓度越高,蚯蚓对其的生物浓缩系数越小。菲、芘对环毛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未添加菲、芘的对照处理相比,蚓鲜重分别下降7.09%-25.19%、6.79%-27.83%。随着土壤中PAHs浓度增加,环毛蚓蚓鲜重下降,呈负相关关系。本实验中,蚯蚓对土壤系统中菲、芘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显著(n=15,p>0.05)。在0mg.kg-1-320 mg.kg-1菲、芘污染土壤中,接种蚯蚓处理中菲、芘降解率分别较未接种蚯蚓处理高0.76%-3.32%和0.45%-2.24%,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蚯蚓对菲、芘降解的促进作用减小。4.在土壤-苏丹草系统中,相同菲、芘污染水平下,蚯蚓活动促进了苏丹草生长,接种蚯蚓处理苏单草生物量较未接种蚯蚓处理分别高14.41%-25.91%和14.39%-23.9%;蚯蚓通过促进苏丹草生长、提高植物根际微生物活性,强化了植物列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接种蚯蚓的污染土壤处理中菲、芘残留浓度低于未接种蚯蚓;接种蚯蚂蚓处理中菲、芘降解率较未接种蚯蚓处理分别高4.20%-9.76%和3.69%-9.38%。蚯蚓活动对菲、芘降解的促进作用与苏丹草生长的旺盛程度呈正相关。接种蚯蚓提高了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菲、芘各污染水平下的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未接种蚯蚓处理分别高3.88%-11.59%和2.15%-6.90%,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高1.91%-7.61%和2.29%-3.41%;在接种蚯蚓的污染土壤处理和未接种蚯蚓的污染土壤处理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受PAHs初始浓度的影响,酶活性随PAHs浓度增加呈幂函数降低。
其他文献
<正>近期,现金贷规模迅猛扩张,市场乱象横生,社会舆论反应强烈。目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放贷机构很多为不受监管的互联网企业,经营模式不清,交易数据难以掌握,形成了较大的潜在
  在电传动履带车辆中,能量的传递由电气系统完成,根据此传动系统的特点,提出将电气制动与机械制动耦合的联合制动方案,根据制动方式的不同,制定了紧急制动及其他情况制动的制动
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在肺气肿、肺囊性纤维化(C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一些炎症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α1-抗胰蛋白酶(α1-AT)是下呼吸道
循证政府绩效管理是遵循最佳证据的管理过程。文章回顾了循证政府绩效管理相关研究,探索了最佳证据来源及对最佳证据的管理,设计了循证政府绩效管理系统模型,得出了对我国政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的HPLC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C18柱为分析柱;甲醇∶水(9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1;检测波长325nm。结果维生素A与人血清中其他
<正>各有关单位:深化、细化公立医院绩效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公立医院端正办医方向、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强化学科建设、实现分
<正>【美国《核新闻》2008年2月刊报道】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将于年内开工建设,相关人员已就ITER设计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14项重大修改。2007年12月,ITER组织宣布,IT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H)是一种生物转化酶,催化范围广泛的各种外源性环氧化物水解,形成更易溶于水的反式二氢二醇,是参与化学去毒和/或活化过程的重要控制点。近来发现该
目的:了解二级甲等(以下简称二甲)医院和三级甲等(以下简称三甲)医院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9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
目的本文将对患有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在治疗方法上进行尝试,探究低分子肝素钠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8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患有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