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层组装技术是一种多功能表面修饰的方法,在生物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该方法操作简单,将不同种类材料交替沉积来构筑化学组成、形貌、厚度、结构、功能等可控的纳米尺寸薄膜。本文将单宁酸(TA)和聚醚类化合物—泊洛莎姆188(P188)通过氢键层层组装技术涂覆在常用神经电极材料硅表面来构筑复合型功能多层膜。该多层膜的设计旨在融合TA的抗氧化功能和P188修复细胞膜的功能,以便应对神经接口技术中电极植入造成的血脑屏障破坏及炎性反应。通过纳米粒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接触角仪、光学-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原子力显微镜(AFM)、酶标仪等仪器对TA和P188的溶液行为,(TA/P188)n多层膜的组装行为、化学组成和结构、亲疏水、抗氧化、细胞毒性与生物活性以及载药能力等性能展开研究。溶液行为研究发现,0.05 mg/m L,pH3的TA和P188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会变浑浊,同时检测到195 nm的相对窄分布的颗粒,确定TA和P188在此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络合物;溶液的浊度和颗粒尺寸随TA和P188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pH的升高而降低,TA含量为0.5时相对较大。通过UV-vis光谱、QCM、SPR对多层膜的动、静态组装行为的研究以及ATR-FTIR对化学结构的表征,确定TA和P188体系氢键层层组装的成功;此外通过稳定性实验确定pH7.4时多层膜保持相对稳定而在pH9.0和11.0时完全分解。通过光学显微镜、AFM、SEM和LSCM对多层膜形貌研究发现随着组装的进行多层膜表面呈现凸起的半球形实心颗粒且随着层数增加,颗粒尺寸越大。多层膜的整体接触角在50°以下,属于亲水性多层膜。多层膜呈现了TA的抗氧化性能且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抗氧化性能增强。细胞的毒性实验发现,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法,(TA/P188)8多层膜处理后的细胞形态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细胞的形态相似,WST-1实验也初步定量证明多层膜对细胞无显著毒性。通过H2O2对细胞的破坏实验初步确认多层膜对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模型药物尼罗红实验发现多层膜对脂溶性药物具有包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