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国家和经济地区宏观层面探讨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方法: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提取2003~2012年31个省级行政单位23项经济发展、8项环境污染、3项人群健康三大类共计34项指标相关数据。首先对23项经济发展和8项环境污染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经济发展(公因子)和环境污染(公因子)对人群健康(3项指标)的影响进行建模,最后用复杂网络分析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展示。为进一步研究地区之间的差异,将31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8大经济区域: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广东、福建、海南)、黄河中游(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长江中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南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北地区(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结果:经济发展综合排名前5位的省市是: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和上海。环境污染综合排名前5位的省市是:山西、山东、广东、河北和江苏。死亡率排名第2~6的贵州、四川、重庆和云南都属于西南地区,死亡率均值都在6‰之上。城镇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系数排名前3的均属东北地区,依次为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医疗经济负担系数均值都在6%以上。农村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系数排名前10中西北地区占据4席,依次为宁夏、青海、新疆和甘肃,黄河中游地区占据2席,依次为陕西和内蒙古,东北地区占据2席,依次为吉林和黑龙江,医疗经济负担系数均值都在6%以上。经济发展的总量因子对废水、生活废气和工业废气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β=0.487,P<0.01;β=0.254,P<0.01;β=0.272,P<0.01);产业结构因子对工业废气有一定的正向影响(β=0.564,P<0.01);生活水平因子对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都有一定的负向影响(β=?0.278,P<0.01;β=?0.178,P<0.05)。废水和生活废气对农村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系数有一定的正向影响(β=0.950,P<0.01;β=0.488,P<0.01);工业废气对死亡率和城镇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系数有一定的正向影响(β=0.431,P<0.01;β=0.299,P<0.01)。 结论: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可以解释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不同的效应作用于不同的污染物因子进而影响不同人群的健康,同时呈现出地区上的差异性。以牺牲环境和人群健康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极不和谐的,建议分别从经济发展转型与改善环境上入手,建立有效的综合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