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源会计也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如何衡量人力资本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有不少计量模型,但一旦应用于我国实践,总显得计量乏力。为此,本文结合我国的特殊背景,以价值创造主体——股权型人力资本为计量对象,试图构建一个适合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本价值测算模型和收益分配模式,以期降低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推行的阻力。论文采用规范分析法,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对人力资本的相关计量模型进行了回顾,找出了本文的突破口;其次,总结了已有人力资本的分类,得出本文股权型人力资本的内涵及构成,并以此作为价值测算的主体,通过对人力资本价值测算相关理论范畴的介绍,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再次,本文采用精确计量与模糊计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构建一系列测算模型,将国有企业的总价值进行初次分离、二次分配以及人力资本内部的再分配,同时,特别考虑了国企中创业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采用分割净资产增长额的方式对其历史贡献予以量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接下来结合测算出的人力资本价值,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收益分配模式:“基本年薪+风险年薪+与贡献大小挂钩的在职消费”,激励与约束并重;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观点,并针对文章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可能研究的领域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创新点在于吸取以通用模型或单一计量手段计量所有人力资本的缺陷,将企业类型、人力资本的不同“角色”以及对应的不同测算模型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对人力资本的构成进行重新界定,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对债权型人力资本简化处理;而鉴于股权型人力资本是企业剩余收益的主要创造者,故将价值测算的重点集中于这一类人群,采取不同的计量手段,实现企业范围内群体价值到岗位价值再到岗位内不同人力资本的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把以贡献率为基础的收益分配落到实处。总之,本文期望通过合理的测算模型针对不同人力资本在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对其价值分类别地进行测算,来试图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收益分配模式,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股权型人力资本,激发其创造更大的价值,反过来也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