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转GAFP基因对纹枯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真菌病害,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巨大的产量损失和严重的品质降低。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简称GAFP)是从我国传统中药天麻(Gastrodia ealat Bl.)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蛋白质,它对许多植物的致病真菌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因此在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而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基因,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全新、有效的辅助途径。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的基因GAFP分别转入粳稻徐稻3号和籼稻R6547中,并检测这些基因在受体植物内的整合、转录和表达,然后将所获得的转化植株后代在大田中进行抗病性鉴定,通过筛选试图获得对纹枯病有显著抵抗能力的水稻新品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1)NaClO浓度及消毒时间的确定通过研究发现将去壳水稻种子经70%酒精浸泡1-2mmin后用25%NaClO消毒30min是水稻成熟胚种子适宜的灭菌方法。(2)添加ABA对水稻愈伤的影响在水稻品种R6547组织培养过程中,添加一定浓度的ABA有利于抑制胚芽的过度生长,使愈伤组织结构致密,提高诱导率。2、转基因水稻植株后代的分子检测通过PCR检测确认了阳性转化株,用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GAFP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用RT-PCR验证了SG2基因在植物细胞中的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了SG2基因在植物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遗传分析表明,GAFP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分离符合3:1的理论比例。3、T2代转基因水稻植株的田间抗性鉴定(1)徐稻3号(粳稻)背景的纹枯病抗性鉴定徐稻3号有5个载体的转化后代进入抗性鉴定试验,5个载体分别为G3、SG3、G4、SG4、SG2。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的转化后代,病情极显著地被减轻了。其中载体SG2的抗性效果最佳,表现出在轻病年病级减轻2.03级。(2)R6547(籼稻)背景的纹枯病抗性鉴定R6547有5个载体的转化后代进入抗性鉴定试验,5个载体分别为G1、G2、 G4、SG3、SG4。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的转化后代,病情极显著地被减轻了。其中载体SG3的抗性效果最佳,表现出在轻病年病级减轻2.21级。(3)外源基因表达水平与抗性之间的关系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G2基因的转录水平与纹枯病抗性之间存在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高产高淀粉玉米育种为主攻方向,选用15个淀粉含量较高及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的自交系,以高淀粉玉米品种四单19为对照。采用NC Ⅱ遗传交配设计方法进行组配,对54个杂交组合的淀粉含量及其它品质性状、农艺性状与对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高产高淀粉含量的优良玉米杂交组合,并对其15个亲本优良自交系的各品质及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进而进行总配合力效应的聚类分析,同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
水稻色素不仅对其自身生长发育有重要生理作用,而且在育种上及景观园艺应用等均比较广泛。在EMS诱变粳稻长粒粳(CLG)的突变体库内筛选到一个金黄色颖壳与节间突变体gh881。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颖壳与节间均呈金黄色;除单株有效穗数外,gh881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及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性状均极显著降低。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gh881的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2号染色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