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行为是儿童发生最为频繁的不良行为之一,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原因便会更加突出。智障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两大类,他们的攻击行为不仅会阻碍智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品德的形成,影响智障儿童与同辈群体的关系及社会接纳程度,而且还会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形成威胁,所以矫正智障儿童攻击行为刻不容缓。笔者以深圳市C社区一个存在攻击行为的智障儿童作为案主,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对案主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发现案主在自身生理缺陷、不良家庭环境、同辈群体的刺激及社会环境中暴力情节的诱导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会较为频繁的对他人产生攻击行为。为帮助案主矫正攻击行为,笔者在社会学习理论、系统理论、认知理论体系支持下,综合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和技巧逐步矫正案主攻击行为,探讨个案工作模式在矫正智障儿童攻击行为方面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基于本研究发现,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工作服务,服务对象的状况明显好转,不仅攻击行为发生次数大幅度减少,而且与同辈群体建立了友好关系。所以说社会工作在介入智障儿童攻击行为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在文章最后笔者从智障儿童自身、智障儿童家庭、社会环境及社会工作者四个方面对帮助智障儿童矫正攻击行为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也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研究让更多的人重视智障儿童攻击行为问题,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智障儿童矫正攻击行为方面提供个案介入模式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