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同时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就业平等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就业方面的具体体现。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应当享有平等就业权,不得因岗位特殊要求和工作能力之外的原因而受到不平等对待。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难点。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但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平等就业权得不到有效保障。最常见的侵害现象有就业机会不平等、各种歧视现象,如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健康歧视、外貌歧视、年龄歧视和学历歧视等。随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部分大学生开始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较有影响的就是四川大学蒋涛的身高歧视案。在我国,影响平等就业权的原因比较多:从立法上看,我国的法律规定对就业歧视的界定不明确,救济途径不畅,侵权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等:从政策规定来看,我国的就业制度不合理,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较严重,高校培养大学生模式滞后等原因都导致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障受到影响。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进行研究:第一个方面是平等就业权理论进行阐述,对就业、平等、平等就业权等各种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个方面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平等情况进行阐述;第三个方面是对平等就业权的现实状况展开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遇到的种歧视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第四个方面是对国外就业平等权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对比,找出可以借鉴的地方;第五个方面是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建议,在立法方面,应健全法律法规,在法律上完善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制度,让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有立法保障;在行政管理方面,政府应切实依法履行其职责,政府有责任构建公平的就业环境,提供保障平等就业权的平台,并对调整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方面对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进行研究;在高校管理方面,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合理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更新教育模式和内容,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