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各国的就业形式普遍出现日益严峻的趋势,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更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的就业矛盾。1978年以来,我国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转轨时期,就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建设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是有效解决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方法之一,过去那种主张依靠传统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就业模式明显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我国就业模式必须向“非正规化”这一方向转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1996年从国际劳工组织引入“非正规就业”概念。在市政府的扶持和推动下.积极推进“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建设.这一组织对社会和经济效应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弊端,本文基于对文献的回顾,以徐汇区就业援助服务社为例,对以此为代表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整体格局、遭遇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做必要的阐述及展望,并从公共管理学层面,结合本职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