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用药次数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中风)是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可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方面功能障碍及生活不能自理,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将遗留神经功能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目前对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急性期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其中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方法,但溶栓治疗受时间、技术、设备的影响,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而探讨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巴曲酶的最佳脑保护作用总量的研究及其安全性显得较为重要。巴曲酶可直接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元,形成易于被纤溶系统清除的非交联的纤维蛋白单体或多聚体,还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t-pA,且增强t-pA的作用,降低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剂的活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黏附力。巴曲酶对脑缺血后抗细胞凋亡的最佳总量实验研究尚未有报道,因而探讨巴曲酶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抗细胞凋亡的最佳总量,可以为巴曲酶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选用不同总剂量的巴曲酶沙土鼠腹腔注射观察脑保护作用的强弱来探讨其最佳总给药剂量。在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沙土鼠腹腔注射(8BU/Kg·次)巴曲酶,观察不同用药次数的海马CA1区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流式细胞仪来检测凋亡细胞比例来了解巴曲酶的抗细胞凋亡作用。研究已表明,Bcl-2家族中Bcl-2和Bax是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两个基因。Bcl-2为抗凋亡基因,可抑制各种因素诱导的细胞凋亡,保护并延长细胞寿命;Bax为促凋亡基因,一方面它自己有促进凋亡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还能抑制Bcl-2的表达。通过统计不同次数用药组的海马CA1区Bcl-2、Bax阳性细胞数的情况来阐明巴曲酶的脑保护作用和Bcl-2、Bax的表达的关系,揭示巴曲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课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来探讨巴曲酶对沙土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抗细胞凋亡作用的最佳总剂量;第二部分:通过电镜观察比较不同巴曲酶用药总量对IR沙土鼠脑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第三部分: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一)IR后,模型组细胞凋亡数为10.36±2.58%,3次组为7.27±1.10%,4次用药组细胞凋亡数为5.64±0.27%,5次用药组细胞凋亡数为4.34±0.93%,6次组细胞凋亡数为4.68±1.29%,正常组细胞凋亡数为0.35±0.12%。经统计分析,提示:IR组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各用药组(p<0.05),4次用药组细胞凋亡率要低于3次用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次用药组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4次用药组(p<0.05),而5次用药组与6次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脑IR后5次用药组脑保护作用效果好于3次和4次组,但是>5次的用药脑保护作用并不好于5次用药。(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IR组细胞凋亡显著,胞质内空泡明显,线粒体肿胀,部分膜崩解,粗面内质网腔扩大,核膜部分皱折,染色体聚集靠边,附于核膜碎裂。3次及4次用药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轻于IR组,但仍可见到胞质内细胞器空泡样变,核周空泡,染色质仍有断裂靠近核膜的现象,可见到凋亡小体。5次用药组的海马CA1区细胞结构损伤要明显轻于3次及4次用药组,胞质内空泡较少,核膜相对完整。而6次组和5次组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这也说明5次的用药效果要好于3次及4次用药。根据(一)(二)结果,我们认为在脑IR后巴曲酶(8 BU/Kg·次)5次用药为沙土鼠脑保护的最佳总剂量。(三)然后将沙土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巴曲酶3次用药组,4次用药组,5次用药组,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海马CA1区Bcl-2、Bax阳性细胞数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巴曲酶用药次数增加,Bcl-2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5次用药组阳性细胞数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ax阳性细胞数随着巴曲酶的用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3次用药组Bax阳性细胞数最多(45.82±4.27)而五次用药组Bax阳性细胞数最少(35.85±2.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一)(二)的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巴曲酶是通过增加Bcl-2表达而降低Bax表达,减少了细胞的凋亡,产生了脑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教育针对市场进行“订单式”培养,适应性强、市场需求量大,在就业上相对容易,但中职学生在就业上表现出工作技术含量低、年龄低、文化程度低等特点,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他们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中职教育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促使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存在畏难、消极和厌学情绪  中职学生在文化课成绩上普遍较低,其中不乏很
期刊
德国学者加达默尔在诠释“对话”时讲述如果两个人要成为朋友,那么必须通过谈话,只有在谈话中才能造就一种共性,才会在对方的身上找到自己。更重要的是对话就是双方在一起相互参与以获得真理的过程。对话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的活动中,教师通常借助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的动态,辅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知识的重要通道,促进学生探究、深思,形成自己的个性思想。对话是一种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平等对
期刊
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通过对之前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与其他学科相比而言,德育成效并不显著,而且,教育过程困难重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处于人格成型期的他们接受能力不足;同时,影响德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德育发展迟缓。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德育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学
期刊
德育是直接面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素养而展开的教育工作,应贯穿于小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做好德育管理,既有利于优化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这个层面来讲,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就是要让德育触及学生心灵,而所采用的德育内容应当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本文便以此为出发点,从“深挖学生资源,加强德育影响”“开展德育实践,优化德育效果”“形成教育合力,共创德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