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评价是价值评判的手段,也是衡量标准的卡尺。从科举制度到今天的应试考试,很多人将教育的这种评价作为衡量学生、教师、学校的一个卡尺,而且这种观点越演越烈。通过对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研究,发现教育改革经历的8次都是以试验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实验。在课程评价实施过程中运用了西方档案袋评价法、多元评价法、综合素质适量评价模型等等。当然借鉴是好的一面,但是没有从自身的根源出发,建立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来看,西方的教育观和中国的文化传统,理念上有着相似的契合点。而课程评价作为课程开发的一个环节,评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早在封建社会,中国就有了举世闻名的科举制度,如今的“应试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科举制度”的延伸。随着世界的多元化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教育观念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这就预示着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改革都离不开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价值观念。因此不同时期社会现实就是教育理念产生的基础。现代教育观并不是独立产生的,从西方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中可以找到现今教育理念的影子。比如卢梭的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上都有体现,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两者社会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吸收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先进思想的同时,逐步浮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调研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按照国家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进行课程评价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对乌鲁木齐美术教育评价现状的调查,发现在评价方式的运用上即取得了很多成绩,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评价理论的认识上还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践中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还需要在美术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大力的探索,如何理解评价在教育中价值和意义,如何形成良好的评价观念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本论文以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乌鲁木齐中小学美术教育评价实验的现状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