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胰腺癌在发病率方面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5倍,提示雌激素可能在胰腺癌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自1981年首次报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胰腺癌中表达以来,对雌激素和ER在胰腺癌中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研究结果却存在着较大差异。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pledestrogen receptor1,GPER)作为一种新型具有独立作用的七次跨膜雌激素受体,可通过反式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EGF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上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等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并产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聚集等效应,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研究显示GPER在正常胰腺组织中有表达,并可影响其内分泌功能。但GPER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分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仍未明确。为探讨ERα,GPE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α、GPER、EGFR、CTGF和FN在胰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它们表达的相互关联以及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变量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它们与胰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α、GPER、EGFR、CTGF和FN在胰腺癌临床病理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它们表达的相互关联以及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变量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它们与胰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在39例胰腺癌临床病理标本中,ERα阳性表达率为59.0%,其表达与胰腺癌发生血管浸润有显著关联。GPER有77.4%阳性表达率,其表达与年龄、血管浸润及EGFR, CTGF和FN的表达显著相关。EGFR,CTGF和FN分别有33.3%、46.2%、53.8%的阳性表达,但它们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变量间均未见明显关联。中位随访时间为7.7月(2.2-42.0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ERα-的肿瘤患者相比,ERα+患者有更好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中位生存时间8.3VS6.1月P=0.019)。在GPER+的肿瘤患者中,患者能获得更长的OS(中位生存时间8.0VS6.1月),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同时,EGFR、CTGF及FN抗原表达与胰腺癌患者OS均未检测出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GPER的表达(HR,0.454; P=0.043)和ERα抗原的表达(HR,0.457; P=0.031)是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保护性因子。同时,肿瘤部位(HR,2.719; P=0.019)、血管浸润(HR,2.671; P=0.009)及淋巴结浸润(HR,2.112; P=0.033)是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子。而病人性别,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EGFR表达,CTGF表达及FN表达均与胰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除肿瘤分化程度(HR,3.519; P=0.022)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外,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与胰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无相关性。结论雌激素受体ERα和GPER表达与癌肿发生血管浸润显著负相关,是胰腺癌患者预后保护性因子。雌激素可能通过ERα和GPER对胰腺癌产生一定保护性作用。雌激素受体ERα和GPER可能成为胰腺癌新的治靶点,但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